江中後浪催前浪,世上新人趕舊人,一番話,明其志,凌天的表達,讓北原帝國觀禮臺上的世家,家族,門派,宗門的高層長輩們頓感內心有了歸屬感。
今天過後,北原帝國就是固若金湯,一家有難八方支援,誰敢來犯,估計連他祖宗都要遁地而逃了。
大典後,國主蕭戰安排天武王慕容長風,將西晉國主歐陽修一行眾人和東曲國主東方旭一行眾人,請入無天大殿,眾人分賓主落座,談到了北域的現狀,也談到了北域的未來。
凌天也說了自己的看法:“現今北域是我北原橫跨,將北域分隔成了,三個區域,所以你們東曲西晉兩國,早以窺探許久,想分而食之,只是奈何北原現在勢大,所以我想暫時你們也不敢與北原交戰。
西晉帝國在西,山高漠荒,民眾多以遊牧,探求深山靈藏,征伐他國,搶掠資源而生存,歷經幾代,建立根基,但本性使然,逐利心盛,只差教化牽引,須知圖之,必威力改之,否則必成大患,過去所為,北原體諒不予計較,但如一再二,二再三,北原必踏馬西京,毀之根基,斷其延綿!
北原居中,物產豐富,家族世家,門派宗門居多,且商賈來往各國行走倒賣,賺一些居間費用,為求自保則護衛眾多,到後來他有不如我有,隨即自成一派,再爾精進,勵精圖治,著而立國,為求自保,如今建宗立派,謂之保國,當之保民,南離之禍,是其自擾,我輩不強大,必然受制於人,今即已壯大,則不可退縮,修武之道,不進則退,為人之道,先禮後兵,但有發現覬覦之心,則,放下慈悲,立地成魔。何為修羅?即見善是善,見惡成魔,隨心見性,不以他說動其心,不以聽聞動其志,一切好惡皆為情為愛,上蒼有六道,一為天之道,二為阿修羅道,三為人道,四為畜牲道,五為餓鬼道,六為地獄道。
天與人道為善,唯有阿修羅道見善則善,見惡成魔,為之神道,帝道,此後視為北原鎮國之道。
東曲在東,背靠海域,異教頗多,所信繁雜,但教化國度,民之無爭,享天倫,順天時,盛時收穫,弱時養性,其民風隨意,差剛強有度,為盼為鄰,相互無憂,若北原不為屏障,則安否?
北域眾生,其相各異,其風各狀,融,則立享大同,散,則相互揣摩,必有摩擦,所以凌天今天把話已經說盡,還望二位國主自思量,天下之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乃是順天應人,南離滅國就是前因,北域必合就是結果!”
凌天的一席話,說的滿座皆驚,從十三歲的凌天口中說出了北域全貌全景,誰敢相信,不是神之預言,那又是什麼?
西晉國主歐陽修沉默了,他知道凌天所言皆是實情,自己的國家如果沒有殺戮,沒有搶奪,估計用不了多久,就難以為繼,難道走回老路打獵,遊牧,尋寶還是獵奇?即便想搶,北原敢搶嗎?搶東曲?中間還隔著北原呢。論實力,北原可打不過,坐吃山空早晚都要餓死,如果同意併入北原,聽令於北原西晉戰力不失,好像還能吃飽飯,還有發展的機會,這個買賣好像還很划算啊!
西晉國主歐陽修的心動了,但是礙於面子,還是想再考慮一下,隨即默默的低首沉思起來。
而東曲國主東方旭則不然,聽完凌天的話語,內心觸動比較深,而且已經有了合併的心意,只是需要和老國主商量才行。隨即起身對著北原國主蕭戰說道:“這次前來一是恭賀修羅宗建宗大典,二是想與北原和親,至於北域合併一說,我個人是深表願意,不過還要與家父商議完後才能給出答覆,不知可否?”
蕭戰聞聽此言心中大喜,由此看來東曲合併只是時間的問題,凌天的一席話,作用很大啊!
隨即追問道:“不知東方兄此次要與哪家和親,我一定給你搞定此事。”
東方旭聞言眼睛就盯在了凌天的身上,蕭戰順眼一看,心說,這不是壞了嗎?
在場的眾人眼光都看向了凌天,凌天心說這是要糟糕啊!剛想轉身閃開,就聽得東曲國主東方旭開口說道:“應我家老國主的旨意,此次前來是要和神子凌天和親,還望北原國主答應。”
兄弟也不喊了,直接就喊成北原國主的名號,東方旭這一招讓蕭戰是騎虎難下了。
“額......這個我還要和我妹妹,妹夫商量一下,才能給你答覆啊,對吧,凌天?”蕭戰使了一個眼神,凌天一看急忙答道:“額.......對,我還年幼,需要父母答應才是。”
蕭戰接著說道:“不知東方兄,是給哪家的姑娘說親啊?”
東方旭笑道:“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