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盾必須採取必要的手段來拉攏中原諸侯,因為他很清楚,由於自己的背信棄義,在令狐狠狠黑了一把,秦國人是不可能沒有報復行動的。
秦國人的報復來得很快,令狐之戰後僅僅過了一年不到,公元前619年夏,就在趙盾剛剛主動積極與魯國改善關係後,秦軍出動了。
經歷了令狐之役慘敗後的秦軍這次是銜恨而來,這一次由大將白乙丙率領,秦軍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攻佔了晉國的武城。
武城,今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東。有人要說,秦與晉不是以黃河為界的嗎,武城應該在黃河以西,怎麼屬於晉國了?
其實,當時秦國都城在雍城,即今寶雞市鳳翔區,連咸陽都未到,更不要說如今的渭南,即當時的武城了。
秦國與晉國以黃河為界,主要是指東北交界處,而東南一帶,咸陽以東以東的不少地盤是屬於晉國的。
秦國要攻打晉國,當然是儘量不渡黃河。
就這樣,秦國也對晉國來了個突然襲擊,佔領了晉國的武城。
晉國的反應呢?
晉國當然有反應,但軍事反應不是說打就打的,趙盾準備遲些收拾秦國。
但還沒等趙盾安排對秦國的軍事行動,晉國卻發生了重大事件:內亂!
誰敢搞內亂?
當然是有權有勢但內心有極大意見的那些人,這些人,總共有五位大佬,那就是箕鄭父、先都、士縠、梁益耳和蒯得。
對其中幾位我們是不是很熟悉?
對,前面四位,正是原本晉襄公在世時準備提拔重用的,但先克表示了強烈反對。
公元前622年,晉襄公在夷地閱兵,主要就是晉國六卿班子組成。
先克代表新派對晉襄公道:“帥佐人選是國之大事,不管如何,請主公勿忘了狐氏、趙氏的功績啊。”
這話提醒了晉襄公,確實,如果不好好平衡老派與新派的勢力,那將會引發大亂。
於是,晉襄公便臨時改變了人事安排。
這樣一來,本擬任中軍帥計程車谷、擬任中軍佐的梁益耳和擬任上軍佐的先都都被排擠出了六卿班子,而原本擬任上軍帥的箕鄭父只搞到了一個上軍佐的職位。
這讓這四人憤憤不平,一個個牢騷滿腹。
但牢騷又有個屁用?四人只能忍氣吞聲,躲到一邊鬱悶去了,這鬱悶便鬱悶了整整4年。
這三年,晉國又發生了很多大事,狐氏和趙氏為了中軍帥這一職結下了矛盾。
然後,晉襄公薨後,圍繞著晉國新國君的人選問題,狐氏與趙氏的矛盾升級,最終是狐氏在晉國消亡。
秦國與晉國為了這個新國君的問題在令狐打了一仗,我們知道,那一仗,趙盾可謂是打了個秦軍措手不及,取得大勝。
但任何一場大勝,終歸會有區域性的戰鬥場景,這種戰鬥場景可能會各有勝負。
就在令狐之戰中,晉軍可以說大家都立下了戰功,只有一個人損失了五乘戰車。
誰?
大夫蒯得。
我們在講晉襄公時曾經介紹過,蒯得原為晉國公族大夫,姬姓名得,用當時的稱呼應該公子得。
公子得是一員猛將,在晉楚城濮大戰中立下戰功,被晉文公封在故蒯國之地的澗水東岸的蒯邑。
蒯邑,即今河南省洛陽市的蒯鄉。公子得遂以封邑為氏,人稱蒯得。
在令狐之戰中,蒯得繼續發揮了他勇猛作戰的作風。趙盾的帥令一下,他便率部眾猛衝向秦軍。
結果,因為衝殺過了頭,反而被秦軍一支部隊團團包圍,手下死傷慘重。
幸虧蒯得個人作戰能力超強,殺出重圍。
蒯得正是當時的上軍帥先克的軍中大夫,是先克的直接下屬。
先克得知蒯得損兵折將,再看看其他各路人馬都毫毛損失得勝歸來,這個臉實在掛不住,心下甚為惱怒,於是嚴肅懲處了蒯得。
具體的懲處措施,就是剝奪了蒯得在堇陰的一塊土地。
蒯得很不滿,他認為正是因為自己的猛打猛衝,才使秦軍迅速崩潰。雖然自己的部眾有所損失,但這叫犧牲。
自己付出了偉大的犧牲,你領導還要如此處罰自己,這公平麼?
蒯得本就是一猛將,性格爽直,心中有氣便直接發了火,直接向著上司先克表達了強烈的不滿。
但先克是誰?
晉國前兩任中軍元帥之後,先軫之孫、先且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