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24章 對吳越作戰會議(九)·兵馬的用途

李煜一通“報菜名”,剛開始,眾將領只是靜靜聽著。

然而,聽到“六州兵馬”時,突然回想起,皇帝剛剛提了一句:大唐內部州府,不需要駐紮那麼多軍隊。

不是吧,阿煜,你來真的?

按照《李氏南唐國史論稿》一文的資料,南唐的兵種,從李昪時期大致上劃分為三種,也就是禁軍(中央直屬)、鎮軍(節度使兵)與鄉軍(預備役),即三軍系統,與後周有點類似。

但是,到了李璟時期,三軍系統荒廢了不少,能夠發揮職能也打折扣,比如,降級為“國主”之後,南唐禁軍主要承擔的是洪州戍衛任務(四十二路兵馬),又大量招募鄉兵,構建了池州大營、潤州大營、江寧大營。

而且,南唐的兵種,除了步軍、馬軍之外,也重視水軍建設,李煜削番“江寧大營”之後,建立的衛聖、宣威、奉節三營屬於步軍,天策軍屬於馬軍,而龍翔軍就是水軍。

一旦發動戰爭機器,兵制、兵種之間的協同,也會呈現出混亂局面,比如,禁軍兵制下,“百人為都,五都為營,五營為軍,十軍為廂”,每一廂就由兩萬五千人,設定正副都指揮使,到了廂軍(組織方式)就有番號了,譬如“凌波軍”的主力是水軍,但是其中也包括步軍、馬軍的協同,這種狀態下的都指揮使,任命本身也很靈活,大多數會空降,比如,李從信不在掌管江寧大營,他這個“西都指揮使”就變成了“征討吳越指揮使”,完全是個虛職。

真正在戰爭中發揮作用的,是各個軍隊的統軍、都虞侯、節度使等,手握實權,比如林仁肇同時指揮天雄軍與凌波軍,名義上,李從信的官位更高,卻是個吉祥物。

信王李景達又暗暗哆嗦了一下,好縝密的心思,大戰之前,文陽郡公李從信最後一點兵權被剝奪了,真要造反也沒條件了,李煜要御駕親征,有效地避免了後院失火!

喬虛年聽了,感覺有點發虛,他擔任神衛軍都虞侯的職位,而神衛軍是池州大營的主力,池州大營一半多是鄉兵,從各地招募起來的,神衛軍中也有不少二級番號,比如梢工都、雜作都、車船都等,他深知軍隊與地方的複雜利益關係。

“陛下,饒州、洪州、歙州、信州、宣州,五地兵馬,也要悉數調動?”

注意,喬虛年發出疑問的時候,可以沒有提撫州,因為撫州是信王李景達的地盤,人,已經在現場了。

“不錯,包括鎮軍、鄉軍在內,五萬人不成問題吧?”

喬虛年流汗,我是在質疑人數多寡嗎?我是在擔心調兵行為!

“陛下,宣、歙、信三州臨近吳越邊界,調兵之舉,還說得通,饒州、洪州乃是大唐重地,兵力調出來,唯恐……地方不穩吧?”

“哦?眾卿,都有這個擔憂嗎?”

鄭彥華上前一步,諫言:“陛下,喬虞侯所言極是,單單是饒州兵馬調出之後,整個鄱陽湖周邊縣府,就無力鎮壓了。”

“鎮壓……”

劉政諮也有些擔心,說道:“陛下,山賊水匪,民盜猖獗,一旦聚眾鬧事,還需要兵馬去維護百姓安寧。”

李煜波瀾不驚地說:“這麼說,各地節度使手中近萬之眾,團練使、鎮撫使、觀察使、防禦使等麾下數千之眾,長期以來都是防備百姓造反的?”

林仁肇也附議:“陛下,民心叵測,不得不防。”

李煜一皺眉,問道:“朝廷每年花費那麼多軍餉,就是盯著自己人?”

眾人尷尬又吃驚,這不是正常舉措嗎?

李煜嘆口氣:“眾卿,大唐內部州府,不是荊南、不是馬楚,剛平定的地盤,多安插一些人無可厚非,江南六州,就算了吧!”

其實,李煜也不是對老爹李璟的統治多有信心,一方面,他認為在內部預留這麼多兵馬,實在是浪費,其本身也是不穩定因素。另一方面,防民終究是下下策,否則,將來地盤再擴大,整個國家的治理成本就太高了。

“地方治安,各州城府縣戍衛營、衙門兵就夠了,只要宣傳到位、安撫用心,可保境內無虞。”

眾人仍舊不理解,面露擔憂之色。

李煜見狀,淡淡地問:“眾卿,大唐的兵馬,是幹什麼用的?”

一眾武將,面面相覷,誰都知道,這個問題就是個“坑”,因為答案太多了,誰知道皇帝想聽哪一個?

最終,還是身為皇叔的李景達,挺身而出、小心翼翼:“陛下,大唐兵馬之用,在於守土安民。”

“說得好,還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