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7章 兩個蠢貨

如果說,李煜在大戰前夕,還能遇到五代十國時期“知名半仙”陳摶,泛舟同遊、茶酒共飲,算得上是南唐“賭國運”之前的一次大喘氣。

那麼,整個淮南戰場,連一絲喘息的機會都沒有。

趙匡胤的咄咄逼人,在與南唐達成某種秘密協議之後,開始變本加厲,首當其衝的,就是滁州。

十月廿二,經過三天陸上行軍,郭崇威、郭守璘父子率部三萬,用短短一個時辰,就攻佔了全椒。

十月廿三,先鋒副將郭守璘奉命清理滁河水道,為後續大軍運輸物資做準備,修建好浮橋之後,僅留下五百人在觀音山下設防,當郭守璘渡過滁河,站在觀音山的最高峰時,他向西看去,就能看到雞籠山上唐軍旗幟。譚紫霄、史珪的兵馬,就駐紮在雞籠山隘口,雙方甚至可以揮手致意。

十月廿四,郭崇威派出數個斥候小隊,從全椒向北,進入琅琊山探聽軍情,雖說人數不少,但他們最終都會相會在清流關,也就是當年趙匡胤攻打滁州的時候,被阻滯的地方,沒辦法,近一點的道路根本繞不開,除非郭崇威捨近求遠,爬過棺材嶺、沿著琅琊山脈,一路向北,翻山越嶺四十里,到達沙河上游,才能避開滁州外部軍力。

十月廿五,郭崇威出全椒城,隨行副將彭豔輝、陳方率領輕騎三百,經過獅子坪、腰鋪坪,一路向東北方向,奔襲三十多里,遠遠地,已經能夠看到滁州城高大的城牆。

再往前,就是郭守文的勢力範圍了,不能再前進。

郭崇威已經年逾六十,征戰一生,本想著到了英雄暮年,能夠像普通的老人一樣,安詳地度過人生剩餘的時光。

無奈,“汴梁事變”之後,郭家父子被裹挾進來,原本,他不需要跟著趙匡胤遷往許州,可抵擋不了汴梁城中謠言四起(感謝範質),人云亦云,傳到最後,將郭榮患病的原因,說成了郭崇威下毒。

歷史上,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在郭榮北伐過程中,曾經路過靜安軍(治理滄州),時任成德節度使的郭崇威前去拜見——這僅僅是一次禮節性的拜見而已——然而,不久之後,郭榮病重,返回汴梁,不久之後病逝。

這就叫倒黴到家、喝水塞牙,當時後周禁軍系統中,就存在一些謠言。

郭崇威真的幹了對不起郭榮的事情嗎?當然不是,他屬於那種完全中立的將領,跟誰都行,不跟誰也行!

事實上,早在前一年(公元958年),在郭榮生日的當天,郭崇威就寫了奏摺,說自己要辭職,可郭榮死活不同意。

而且,謠言這種東西,總是越傳越玄乎,譬如郭崇威的倒黴名字,“郭崇威”這仨字是爹媽給的,可偏偏跟隨的皇帝叫“郭威”,沒辦法,他就改名叫郭崇,儘管如此也是犯了忌諱,成為別人揶揄的把柄。

沒辦法,與大多數中立將領一樣,郭家父子被裹挾了進來,進入了趙匡胤的陣營。

郭崇威很想告訴天下所有人,俺沒有背叛之心啊,俺也不願意啊!

沒用,不要辯解,沒人理解,不要否認,沒人相信。

一行人,登上一個高一點的土坡,郭崇威遙看遠處城池,忍不住讚歎了一句:“真是得天獨厚、險要之地!”

副將彭豔輝有些不屑:“郭將軍,小小滁州,比那壽州如之何?”

副將陳方附議:“皆是依山傍水,藉助天然之勢罷了,郭將軍,我等攻下壽州,可是北有淮河、東有八公山。”

郭崇威微微一笑,不做辯駁,心裡卻給出了評價——全是蠢貨!

彭豔輝、陳方算是後周將領“第二梯隊”提拔上來的,沒辦法,趙匡胤手下的低階軍官實在不夠用,指揮千軍萬馬打仗,總不能都靠一個主將。

沒錯,滁州、壽州有相似之處,城池周圍都有山水屏障,可滁州(琅琊區)的特殊之處在於,它完全隱沒于山水之中(環滁皆山也),坐落於一個盆地之內,可偏偏,中間是一塊丘陵,整座城池又高處來一大截。

換句話說,要攻打壽州,可以掘開北面的淮河,水淹城池。但是,對於滁州不管用,因為東邊的沙河雖然不小,卻北高南低、一路奔流,中間數個支流,自西向東,成為天然的護城壕溝,水淹之計根本無法實施。

所以,從南面攻擊滁州,不是不可以,但要做好大量死傷的準備。

“兩位,昔日陛下從清流關攻破滁州,如今,我等再攻滁州,兩位有何見解?”

彭豔輝諫言:“郭將軍,此一時、彼一時,當年陛下手中兵力不到五千,攻打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