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05章 陳摶的箴言

聽到“趙京娘”三個字,李煜本能退後一步,凡是能和趙匡胤沾上邊的人或物,他都不覺得吉利。

“京娘,你籍貫是河東(山西)?”

“正是。”

“京娘,你可曾被強盜搶走過?”

“正是。”

“京娘,救你之人可是趙匡胤?”

“正是。”

好,到目前為止,這些資訊還都符合稗官野史的記載,接下來,一個很明顯的證據,表明“千里送京娘”這個故事,是經過了杜撰與歪曲,而非僅僅是誇張而已。

“京娘,朕再問一個問題,你要仔細思量,在做回答!”

京娘已然知道,站在自己眼前的這個人,就是南唐的皇帝,如此嚴肅的口氣,讓她像受驚的兔子,彷彿面前站著的是一頭大灰狼。

“奴家遵旨。”

“你被趙匡胤解救時,年方几歲?”

還以為是什麼可怕的問題,就這?

京娘不假思索:“五歲。”

李煜鬆了一口氣,果然,官家正史也好,稗官野史也罷,都不能全部相信,有關“千里送京娘”的故事記載,如《警世通言》《曲有舊聞》《孫公談圃》,以及朱熹的叔父朱弁寫的《後山談叢》,都不約而同地將京娘描寫成妙齡少女。

人家今年才十六歲!

就憑趙匡胤對花蕊夫人的行徑,年輕時候,一個大姑娘跟著趙官家走了一千里路,不發生點事兒才是扯淡!

若是五歲,倒是說得通了,李煜也大概能推測出事情的緣由始末——

趙匡胤在後晉開運元年、公元944年正式“參加工作”,這一年他十八歲,離開家鄉之後,就去投奔自己父親趙弘殷的軍旅同事,包括復州防禦使王彥超、隨州刺史董宗本等人,但始終不得重用。

公元948年,趙匡胤來到太原,因為他聽說河東節度使劉崇正在招攬人才,前去投奔,劉崇就是北漢的建立者,他招攬人才的目的,就是為了和樞密使郭威對抗。

趙匡胤加入“河東政府”之後,做了一名鎮將,相當於一個地方的軍區司令,兼任民政方面的長官,這個官位,對於當時的趙匡胤已經不低了。

只不過,趙匡胤並不滿足,仍在找進一步上升的機會。

身為鎮將,趙匡胤並不在太原定居,常年活動於三秦一帶,有一次,他遇到一名同鄉,聽說郭威的大名,瞭解郭威的權勢,就產生了前去投靠的意圖。

但是,身為劉崇的手下,他的一舉一動,也在監視之下,一旦被覺察出產生脫離的意思,很可能面臨的就是殺頭之罪。

公元949年,春節前夕,鬱鬱寡歡的趙匡胤前往道觀,拜見道士族叔趙景清,正是在這一次拜訪當中,解救了被強盜擄走的趙京娘。

兩人同姓,趙匡胤就將其認為義妹,之後的事情,就是“千里送京娘”回蒲州小祥村的故事了。

看似很合理,但結合前因後果,李煜推測,趙匡胤送趙京娘是一個藉口,他真正的目的,是以“送義妹歸家”的幌子,趁機脫離劉崇的掌控!

雖然還沒有脫離山西境內,可至少,遠離晉陽(太原)了。

退一步說,就算趙匡胤一片好心,當時京娘不過五歲,要處理這樣一個小女孩,“步行千里、送其歸家”明顯不是一個最優選項,況且,趙京孃的父親被強人所害,正所謂“長兄為父”,他完全養得起一個五歲的小女孩。

至於後世,為何將趙京娘描述為一個花季少女,甚至對趙匡胤心生情愫、至死不渝,大概是為了襯托趙匡胤“愛江山不愛美人”的英雄氣概,以及塑造一個“不為女色所動”的正人君子形象。

真實的歷史上,趙匡胤脫離劉崇之後,在公元950年投奔郭威,第二年,郭威就建立了後周,趙匡胤被冊封為殿前諸班。

……

舟船折返,一路問話,不知不覺又回到了飲馬橋下。

棄舟登岸,李煜讓清風幫襯著,將趙京孃的東西拿上來,其實,只有一個檀木匣子。

“陛下,這位京娘姑娘,如何安置?”

李煜嘆口氣,他猜不透陳摶的用意,也不知道為什麼趙京娘會來到金陵,而且,現在大戰在即,也不想多問。

“京娘身份特殊,宮中是不能待的,其他地方,朕也不放心。”

“要不要喊王府尹(王奇峰)商議一下?”

李煜搖頭:“今夜發生的事情,知道的人越少越好,這樣,讓金吾衛去通知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