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0部分

〉確矯娣治觶�髡哦ǘ汲ぐ病�

其後,張良功成身退,託病在家,致力於古代軍事著作的研究,於公元前186年病逝於長安。張良一生坎坷,而終以三寸不爛之舌為帝王師,所劃謀策,皆關係到戰事成敗或是國事治亂,可謂千古難得之良臣。尤其能激流勇退,不執著於功名利祿,更屬不易。

人們往往說歷史有驚人的相似之處,但卻忘記了另一面,那就是歷史也往往有驚人的相反之處。

十八學士圖

何以隋朝沒有人才而唐朝人才薈萃?原來,用則滿目俊才,棄則遍地糟糠!

唐朝的開國宰相房玄齡和明朝的開國宰相李善長有許多相似之處,但又有許多不同的地方,而這些相同與不同都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個人性格的差異,至於為什麼,確實令人感到有些意味深長。

房玄齡做了近二十年的太平宰相,直至七十歲病逝。他是一位至忠至勤的能相,其善始善終,尤為難得。房玄齡生於北周武帝建德八年(公元579年),齊州臨淄(今山東淄博)人,曾祖和祖父都曾在北魏和北齊為官,其父房彥謙是當時著名學者,與朝野之間的才俊多有交往。他長期在隋朝做官,在任上積極地為民眾謀福利,深受當地群眾的愛戴。但他覺察到隋必定長久不了,就想辭官不做。

房玄齡出身於這樣的家庭,自小耳濡目染,受到了這種氣氛的長期薰陶,逐漸確定了治國安民、造福民眾的志向,也培養了他敏銳的政治洞察力。還是在隋文帝杜如晦

txt小說上傳分享

兩個開國宰相(3)

時期,大多數人都稱頌隋朝的功德,房玄齡卻看出了其中潛藏的危機。他說:“隋朝本是篡奪了人家的權位,對百姓並沒有建立什麼功德,只不過一味欺騙百姓而已。現在兄弟之間又互相爭奪皇位,貴族們競相享樂,互相勾心鬥角,甚至骨肉相殘,這樣的王朝,其滅亡是蹺足可待的。”後來的事實證明,房玄齡的看法是極有預見性的。

房玄齡的個人品德也極為人們所稱讚。他是一位孝子,就是對繼母也是至孝。繼母病了,他請醫抓藥,每當醫生過門,他都哭泣著垂手侍立;繼母死了,他居然因傷心而不能進食,以至骨瘦如柴。對父親就更不用說了,他的父親臥病一百多天,俗語說,“久病床前無孝子”,房玄齡卻始終如一服侍父親,從來都是和衣而臥,其盡心盡意,是可以想見的。房玄齡的這種個人品德,對他日後有大的成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當時,隋朝的吏部侍郎(專管選拔調整官吏的人事工作)高孝基就評論說:“我見過的年輕人多了,從未見過像他這樣的人,房玄齡將來一定會成為了不起的人。”

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時,房玄齡正任隋朝的隰城(在今山西汾陽)尉。李淵派其子李世民帶兵去平定渭水以北地區,房玄齡經過分析比較,認為隋朝滅亡只是遲早的事,而在諸支起義軍中,唯有李唐政權深明大義,極得民心,又能禮賢下士,將來必定能據有天下,於是,他就毅然拋棄了隋朝的官位,投奔了李世民。當時,李世民距他有八百里之遙,他“杖策謁于軍門”,拜見了李世民。一談之下,大為投機,李世民即委以渭北道行臺記室參軍的重要職務,把他當作重要謀士看待。從此,李世民與房玄齡結下了不解之緣,在此後的三十多年中,兩人密切合作,使李世民成為一代明君,房玄齡也成為一代名相。

房玄齡跟李世民一起參加了許多次戰鬥,在平定隋朝大將王世充的戰鬥中,房玄齡積極出謀劃策,為取得這場關鍵性戰役的勝利立下了功勳。在戰鬥的間隙,房玄齡陪同李世民去拜見一個叫王遠知的道士,據說此人道行高深,能上知一千年,下知五百年,他們化裝成普通人,“微服”私訪,那王知遠卻一看即知,告訴李世民說:“方作太平天子,願自惜也。”從這以後,房玄齡更加盡心盡力地輔佐李世民,堅定了他追隨李世民、輔其為天下英主的意願。

李世民因赫赫戰功而被封為秦王,又官居唐朝特設的“天策上將”,勢力很大。李世民還極其善於招攬人才。在秦王府中,就有所謂的“十八學士”,房玄齡、杜如晦多謀善斷,陸德明、孔穎達精通經學,姚思廉擅長文史,虞世南以書法名世,其餘十餘人也是當時的人傑才俊。在這“十八學士”當中,房玄齡居其首。在秦王府的十多年中,為秦王李世民招致人才,是房玄齡的重要任務之一。

《舊唐書·杜如晦傳》記載,起初,杜如晦做李世民的兵曹參軍,其職責是幫助訓練士兵,不是一個十分重要的職位。後來,秦王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