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萬人的傷亡,這已經是他們承受力的極限了。所以唯一的選擇,就是從雙龍湖最狹窄的地方,使用那些竹筏子進行突破。
那兒的突破,也將讓對方整個防線崩潰。這是親王忽必烈的好算盤,也是他在防線兩側拼命進攻的原因。那是為了吸引對方的主力為目的進行的作戰。突破了城牆固然可喜可賀,但倘若不能破城,也可將敵軍吸引到兩翼,以有利於中路的突破。
這場夜襲,隨著竹城上守軍使用那種簡易竹火箭,與炮隊的正規火炮進行的打擊而結束。戰場上的屍體,這時已經厚厚的鋪了數層。而且令親王忽必烈稍有遺憾,不能繼續進攻的原因是。也許當天夜裡的戰鬥實在是太過於激烈,戰場的清晨居然沒有能夠掩護他們前進的霧氣。
不過,蒙古的將領們此刻卻並不擔心,因為中路的突破就在今天,只要突破二龍湖那麼整個竹城防線就完了!
43章 湖裡喂王八
如果沒有戰爭的話,這樣的湖泊是令人喜愛的。清澈的湖水映著滿山的蒼翠,讓它綠得彷彿寶石的模樣。在清晨的第一絡陽光下,散射出華麗的光芒。這時一層淡而薄的霧氣浮在湖面,上這裡彷彿是最美的天堂。
然而在黎明到來之前,在二龍湖的另外一側,美麗已經被打破了,因為一直隱藏在對面山林裡的蒙古軍,打算過江了。
原本他們是打算在夜間,與竹城前的蒙古軍隊一起發動進攻的。在這兒的蒙古軍將會藉著夜色過湖,但在夜間剛剛燃著了提燈,就招來了遠處的炮彈。尤其是第一潑的竹排,居然是如下這個讓人無法理解的下場。
同樣整個湖面都被遠處天空裡的,熱氣式繫留飛艇照得通亮。甚至因為水面的反光,也讓湖面的人在這樣的狀況下無所遁形。而且在這裡,“華夏軍”使用了一種新式的武器,其威力是讓人恐懼的。
“大毒蛇”榴彈發射器,是“華夏軍”士兵的標配。騎兵使用的是6發彈鼓以及短管的武器,主要作為騎兵的近距支援火力。但在這兒出現的,是那種架在車上,使用長管和帆布彈鏈的“大毒蛇”榴彈發射器的車載形。固然彈徑未變,但射程上要比騎兵用的遠。而且使用了長髮射管,相對而言其準確度也有所提高。
正在這樣的武器,被部署在了附近山林之中。而且這種武器的好處在於,由於其是車載武器,彈藥充足的同時還具有發射聲音小,幾乎沒有炮口焰的特色。相信大家看到過這種武器,其威力不大,射程也不太遠。在在100米以內的時候,“大毒蛇”榴彈發射器的車載型就成了大殺器。
與騎兵相比,步兵的“大毒蛇”榴彈發射器是兩人操縱,一人管射擊,一人管裝彈。而且因為是車載,具備多個輪式彈倉,可以進行高連續的攻擊。
夜間的帶有試探性的攻擊,就在這樣的打擊以及炮火的猛烈攻擊下停了下來。夜間過江,搞不好是會全軍覆滅的。而且此刻的將領,立即就向大營裡請求派“飛燕III型弩炮”來。沒有這樣的火力掩護,渡湖那不過是痴心妄想而已。
因此渡湖的戰鬥,直到清晨的時候才展開。一直扎到清晨才結束的竹排,數量也非常巨大。藉著黎明第一縷陽光的光芒,蒼翠的山林裡,出來了成片的蒙古士兵。他們抬著、拖著、拉著竹排來到湖邊。
蒙古人知道,他們需要克服的,不過是眼前這支人數少少的軍隊。就在菲琳他們在防線拼命抵擋著蒙古人入侵的時候,在雙龍湖上成片的竹排出現在湖水裡。與竹排一起出現在湖水裡的,則是成串的“飛燕III型弩炮”的炮彈。
在這裡它們的威力得到了發揮,隱藏在炮火反斜面的它們,可以無聲、無息展開炮擊,而不擔心對方火炮的報復。雖然蒙古軍的主要由“飛燕III型弩炮”組成的炮彈,並不懂得射擊之後立即轉移陣地這樣的運動作戰,但他們的射擊的確起到了掩護的作用。
成片的竹筏入水,士兵們都拿著竹漿又或者說竹篙。蒙古人是不懂得操船的,但他們人多竹筏的數量也多。而且在寬闊的湖面是可以同時渡湖。
雙龍湖在這裡這一段,距離並不寬。不過就是300餘米的光景,因此從蒙古士兵下水,“華夏軍”的火炮就沒有停止過攻擊。猛烈的炮彈掀起大面積的湖水,一些小竹筏被波浪掀翻,成群的蒙古兵掉到湖水裡。蜀地的湖水並不像是更北方的陝西那邊的水那麼涼,嚴格來說這裡幾乎沒有像樣的冬季。
一般來說,零下1~2攝氏度。不像北方,動輒可以達到零下十幾度或者向十度的寒冷。但陰天多,而且因為潮溼容易誘發凍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