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天龍八部》一書,從始至終,【小無相功】和【斗轉星移】,勿論其使用者的命運有多衰,但仍然掩蓋不住這兩門神功的囂張風騷,在讀者心中享有絕對的盛譽,擁有大量的擁躉,葉清玄便是其中之一。
這兩門武學又都是金庸武俠原著當中被看輕的武學,雖然威力驚人,但卻不如【北冥神功】、【降龍十八掌】、【六脈神劍】這般知名,所以在“琅嬛靈緲閣”當中的排位極低,但這也等於變相便宜了葉清玄這個小子。
一門敢和【降龍十八掌】叫板的武學,竟然只被排在“橙級上品”的等級,實在是寶珠蒙塵,葉清玄白得個大便宜,卻也不由得對“琅嬛靈緲閣”系統吐槽一番。
其實在金庸武俠小說當中,類似【小無相功】和【斗轉星移】這樣被輕視的武學,不勝列舉,只因它們的使用者一個個都是配角或是跑龍套的角色,而讓這一門門神功絕技全都飽受欺辱,實在是可悲可嘆。
一個可以運使天下各種武學,另一個可以反彈天下各種武學……兩者合二為一,當是怎樣一番絕妙呢?一直以來,葉清玄都有一個夢想,那便是這兩門武學結合在一起之後,該會產生什麼樣的化學反應。
而今,這個夢想,終於可以實現了。
這【斗轉星移】的功法,其重心便是在一雙手上的功夫。而要將【斗轉星移】這門功法修煉有成,採取的主要手段便是打通丹田與掌心勞宮穴之間的所用通道上。而這一點,卻由於【小無相功】的存在,而及早的解決了。這掌心的勞宮穴既是【斗轉星移】功法的要隘所在,同時也是【小無相功】的“十二天宮”之一,同樣也是其要隘所在。
難道冥冥之中真的有幸運之神在眷顧著自己麼?葉清玄幾乎興奮的要大喊起來。
葉清玄藉助“琅嬛靈緲閣”之力,形式內視之法,只見左右兩手的經脈,連線兩手掌心與丹田,瑩瑩放光……左右雙手虛合於丹田之位,左手在上,泛出瑩瑩紫光;右手在下,則放出瑩瑩藍光……紫光、藍光以掌心勞宮穴為中心,緩慢旋轉,一為內旋,一為外旋,光彩燦爛處,如同銀河流轉,星塵漫天……
葉清玄【小無相功】“十二天宮”之一的“勞宮穴”堅韌暢通,修煉【斗轉星移】,可謂事半功倍,堪稱神速。僅僅不到半個時辰,葉清玄便做到了“陰陽輪轉,星河移位”的程度,這成績上品的【斗轉星移】學會之時,便已是“運轉純熟”的程度,至此已經達到了“略有小成”。運轉對敵,已可以行轉無礙了。
【斗轉星移】以內力的巧妙運轉為依託,將對手的招數進行隨意轉移,反傷於對手或第三方,而自己則毫髮無損。其基礎,還在於內力的雄厚與否之上。內力越厚,越能牽引轉移更厲害的攻擊。
以己“五分力”,便可反轉敵人的“十分力”,再次攻向敵人自己,也就是說,自己使出這基礎的“五分力”越高,那可以轉移的“十分力”便會越大,這就是【斗轉星移】中的“反”,也就是“反轉法”;如果是“彈”,自己花出的力,只需用到“三分”,便可以將敵人“十分力”的招數或內力“彈”開,將對方的攻擊卸開,或攻向其餘敵人,這就是“彈移法”。
這一反一彈,一轉一移,正是【斗轉星移】功法的要義。
如果【斗轉星移】的使用者本身的內力遠不如對手,那就不能輕易用此神功,否則對手攻來的內力或招數就會轉移不當,反會傷及使用者本身。類似慕容復這種只顧春秋大業,不曾專心習武的半吊子,當然無法做到盡窺其妙,便是他老子慕容博,也只是貪戀他派武學,而也不曾將這門祖傳的蓋世武學習練精透,實在是可悲可嘆。
這【斗轉星移】功法精妙絕倫,又與【小無相功】暗暗契合,只要葉清玄心中願意,這“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名頭,怕是要比慕容復要來得更為容易,也更實至名歸得多。
一想到日後可以在此世闖下“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的赫赫威名,葉清玄不由得淫蕩的笑了出來。
一門【斗轉星移】,消耗掉了葉清玄一次橙級武學兌換機會和126技能點,還剩餘62技能點。但此時葉清玄的實戰能力,無疑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而這段時間,追擊魔教諸人的“混元劍”靳百棄也一臉得意地趕了回來。
隨手丟來兩顆猶帶著面具的人頭,徑直走向一旁包紮傷口,彷彿殺掉的不是兩個魔教的小嘍囉而是魔教教主一般。
葉清玄從內心深處有些討厭這個沽名釣譽、見風使舵的“關河門”門主,總覺得他太過在乎自身利益,隨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