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兩兄到來,並未得以成雲雨之歡,誰知此後一誤再誤,竟無重逢之日。但小生此生此世只愛此女一人。”
張景祁:“真不知詩中確有其事。”
王夫之:“不知那位女子深居何府?誰家千金?”
鄭文焯仰天長嘆。
鄭文焯:“楊員外之千金,楊瓊英。”
王、張二人大驚失色,相對無言。
張景祁開口欲言,被王夫之攔住。
王夫之:“據稱楊家小姐也已經許配人家,擇日代嫁了。鄭兄與楊小姐雖如膠似漆,然如今各自東西,也無重逢之時了。”
張景祁:“王兄言之有理,鄭兄也只好如此了。”
鄭文焯默然望著水中的一對白鵝,悽然淚下。
鄭文焯:“不知有生之年能否再見楊小姐一面,就是死也值得。也不知楊小姐近況如何?”
109.楊宅繡樓
楊瓊英呆立圍廊前,神情恍惚。
春梅捧來一紅披風悄然站在楊瓊英身後。
楊瓊英珠淚雙落。
歌聲響起。
“相思一日十二時……”
110.鄭宅後院
鄭文焯秉燭立於院角,呆如木雞。
燭光搖曳,繁星點點。
鄭文焯神情沮喪,心情沉重。
歌聲繼續。
“…哪有片刻不相思……”
111.隔牆
隔牆依舊,垂柳依舊。
百花在楊家後花園爭豔,翠竹在鄭寓後院晃動。
歌聲繼續。
“……一枕春夢風吹破……”
112.鄭寓書房
書房空寂,一線陽光灑在案前。
一支禿筆,斑斑墨跡。
歌聲結束。
“……別後空存懷念詞。”
113.鄭宅前廳
燙金雙喜紅紙高懸,大紅燈籠高掛。
紅綢綵帶,鞭炮聲響。一派喜氣洋洋。
賓客盈門,張景祁正在代鄭文焯迎客,笑意頻頻。
王夫之拉著鄭文焯來到廳前。
雖紅杉官帽,裝束一新,鄭文焯仍眉宇緊皺,神態頹萎。
鄭輔銓叫住鄭文焯。
鄭輔銓:“文焯,時辰已到,還是早早前去迎親。”
鄭文焯決定破釜沉舟,以理相拒。
鄭文焯:“父親,孩兒有一言梗喉,不知當講不當講?”
鄭輔銓:“今日乃是你大喜之日,理當暢言。”
鄭文焯:“孩兒偶得皇上賞識,得以授官,但大喜之日,卻無喜慶之感,因而孩兒斗膽稟告父母大人,暫且不必匆匆迎親,以免誤孩兒前途,也誤他人女兒幸福。”
鄭輔銓憤怒之至,渾身發抖,衝著鄭文焯咆哮如雷。
鄭輔銓:“初登官場就如此傲氣,豈能為百姓所信任,為國家所尊重。為父與你精心挑選,自以為得意,求得家和運順,誰知你居然如此目無父命。”
鄭輔銓咳嗽,被鄭夫人與李成貴扶住就座。
鄭文焯:“孩兒並非傲氣,也非目無父命,只是認為情感不甚融洽,雖如洞房卻不能夫唱婦隨。”
鄭輔銓:“放肆,老夫執意不變,今日定要你迎回新人,完此婚姻。”
張景祁急忙拉住鄭文焯。
王夫之笑著對鄭輔銓說著什麼。
眾來賓慌亂的眼神。
鄭文焯悲憤萬分,徑直走出大廳。
鄭文焯:“天吶,我只有以死向對楊小姐表白心願了。”
114.大街鬧市
喇叭聲高,嗩吶音潤。
一支迎親隊伍在街上透過,鞭炮長鳴。
喜轎罩著紅布,晃悠悠的閃現在隊伍中間。
鄭文焯愁眉不展,悶悶不樂的騎在馬上,眼前喜慶的氣氛似乎與他無關。
王夫之和張景祁緊緊伴隨左右。
張景祁:“鄭兄,何必憂鬱不樂,須記古人言之有理:‘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下自然直’。”
鄭文焯苦笑。
鄭文焯;“縱有千條路,卻無騰雲計。”
王夫之:“鄭兄差矣。如果皇天浩蕩,上天有眼,會讓鄭兄娶的就是楊小姐。”
鄭文焯苦笑搖頭。
鄭文焯:“豈有如此巧合之事?如今木已成舟,想急流勇退都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