敵圍而殲之的後退決戰方針。依此方針,第9戰區制定並頒佈作戰計劃,要求在湘北方面,“應運用尾擊、側擊及正面強韌抵抗,務於瀏陽河、撈刀河間地區,將進攻長沙之敵軍主力,反擊而殲滅之。”'蔣緯國:《抗日御侮》第8卷,臺北黎明文比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版,第95頁。'
12月中旬,日軍向岳陽方面集結兵力,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判斷日軍攻勢即將開始,遂於12月20日命令第73軍由澧縣立即向寧鄉、益陽集結待命,第79軍立即向淥口、株洲地區集結待命。又令第4軍由廣東曲江調株洲、淥口,第74軍由廣西宜山調駐衡陽。
同日,第9戰區決心集中兵力於湘北方面,誘致敵主力於瀏陽河、撈刀河間地區,反攻殲滅之。部署如下:戰區副司令長官楊森駐平江,指揮第20、第58軍,於新牆河現陣地強韌抵抗,爾後待命轉移至關王橋、三江口側面陣地,側擊南進之敵。第37軍在淚水現陣地強韌抵抗,爾後轉移至社港市、金井間山地,攻擊南進之敵。第99軍確保三姐橋、歸義、營田、湘陰既設據點陣地及湖防,爾後夾擊進攻長沙之敵。第10軍固守長沙。戰區副司令長官羅卓英由上高進駐例陽,指揮第26、第79軍等部作戰。戰區副司令長官王陵基由修水率第78軍等部進駐平江。第73軍駐寧鄉、益陽,為戰區頂備隊。
贛北方面,新編第3軍、預備第5師、江西保安縱隊等部守備高安、武寧一帶現陣地,掩護戰區主力之右側。鄂南,王勁修指揮所部切斷崇陽、蒲圻、咸寧一帶敵公路鐵路。
1941年12月23日,日軍第40師一部向守軍第20軍油港河以南陣地攻擊。24日,新牆河下游因降雨水位上漲,日軍第6師向守軍第20軍第134師新牆河陣地實行渡河攻擊。入夜,日軍渡河後,以一部圍攻守軍據點,主力分向大荊街、關王橋之線突進。日軍第3師主力在其第6師後方跟進。第20軍奉令以一部堅守新牆河以南據點,主力向大荊街轉移。第58軍進出洪源洞、大荊塘之線,側擊南進日軍。
26日,日軍第40師猛攻第20軍陣地,陷關王橋及陳家橋,同時日軍第6師圍攻守軍黃沙街、龍鳳橋據點,第3師主力於當夜推進至歸義附近舊羅江北岸。同日,第9戰區命令第27集團軍以第20軍及第58軍進攻長樂街之敵,令第37軍及第99軍主力固守淚羅江南岸陣地,阻敵渡河。
28日,日軍第6、第40師分別在新市東方、長樂街附近強渡汨羅江,被第37軍阻止。日軍第3師主力在歸義以西渡過汨羅江,第99軍主力被迫後退至牌樓峰、大娘橋、新開市之線,逐次抵抗。第37軍第140師由金井向新開市北側地區馳援,阻敵東進,但受到日軍第3師從左側的威脅,日軍第6、第40師乘勢在新市及長樂街附近渡過淚羅江南進。入夜,第37軍扼守新開市亙汨羅江南岸之線,與日軍激戰。第99軍主力在營田、大娘橋之線與日軍第3師一部對峙。12月29日,日軍第11集團軍司令官阿南惟畿改變原定計劃,獨斷地下達“以主力向長沙方向追擊”的命令,令第3師迅速向長沙攻擊;第6師以一部攻擊長沙,主力攻擊長沙以東之朗梨市;第40師主力向金井進攻。
驟然改變作戰計劃,使己久戰疲憊的日軍第一線官兵處於茫然狀態,有的高階軍官也認為進攻長沙是“自暴自棄之作戰”。'〔日〕防衛廳防衛研修所戰史室:《香港·長沙作戰》,朝雲新聞社,1983年版,第583頁。'
12月30日,在第37軍與日軍主力激戰於新開市、鴨婆尖、浯口一帶之際,第27、第30、第19集團軍分別到達瀏陽、平江一帶預定位置。同日,軍事委員會指示第9戰區:“在長沙附近決戰時,為防敵以一部向長沙牽制,先以主力強迫我第二線兵團決戰,然後圍攻長沙,我應以第二線兵團距離於戰場較遠地區,保持外線有利態勢,以確保機動之自由,使敵先攻長沙,乘其攻擊頓挫,同時集舉各方全力,一舉向敵圍擊,以主動地位把握決戰。”'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抗日戰爭正面戰場》下冊,江蘇古籍出版社,1987年版,第1146頁。'
第9戰區決心在長沙地區與日軍決戰,遂令第10、第73軍固守長沙;令第19、第30、第27集團軍及第99軍主力,分由株洲、瀏陽、更鼓臺、甕江、清江口、三姐橋各附近,以長沙為目標,自南、東、北三個方向作求心攻勢。
1941年12月31日晨,日軍第40師猛攻第37軍陣地,激戰至午,第37軍轉移至金井東北山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