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子參考』
如果想讓孩子獲得真實的快樂,請這樣培養他:
1.培養孩子與家人分享食物的習慣
孩子都對食物很敏感,作為父母,應該從食物中幫助孩子建立分享的意識。比如,買回來的水果,請孩子幫助分發,從爺爺奶奶到爸爸媽媽,再到哥哥姐姐,最後到他自己。久而久之,孩子不但學會了長幼有序,而且還養成了分享的習慣。
2.讓孩子在交換中學會分享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離不開玩具。孩子不是一出生就有分享意識,一般都是看到夥伴的玩具時也希望能玩。這時,父母可以引導孩子主動分享自己的玩具,請求玩他人的玩具。這樣,不僅可以使孩子在交換中享受快樂,也可以培養孩子與人交往的主動性。
3.當孩子尚且不願分享時,不要過分指責
孩子一般對自己的物品很在乎,這種在乎如同成人對自己的膝上型電腦、攝像機等。據調查,孩子在2歲時是不懂得與別人分享玩具的,此時,父母不要因孩子“小氣”而責備或打罵,而應該主動與孩子玩耍,慢慢再引導他分享。如果孩子長大些,有明確不願分享的態度,父母可以引導孩子換位思考來感受別人的需要,漸漸讓孩子擴大心胸,感受分享的樂趣。
『教育名言』
悲傷可以自行料理,而歡樂的滋味如果要充分體會,你就必須有人分享才行。
——(美國)馬克·吐溫
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彼此交換,每個人只有一個蘋果。你有一種思想,我有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每個人就有了兩種思想。
——(愛爾蘭)蕭伯納
3.善於與他人雙贏合作(1)
在這個世界上,人與人之間有一種天然的關係叫“合作”。合作無處不在,無論是在家庭中、工作中、生活中,只要與人接觸就會產生合作,人與人之間良好的合作是社會和諧之本。而孩子的合作精神,是從家庭、從父母之間的相處中學來的。所以,每一位父母都要呈現給孩子良好的合作方式,才能給孩子一個長久的生存能力。
『經典事例』
這不是一個關於名人的故事,但是一個老師真實的經歷。這位老師在與學生的互動中,用實踐證明了良好合作產生的力量。
那一年,她和10名8歲左右的學生一起住校,孩子們雖然年紀小,但自己的衣服要自己洗,這位老師時不時會提供一些幫助。小小的洗衣房裡,經常是吵吵鬧鬧的,不是這個孩子撒了水,就是那個孩子把洗衣粉放多了,要麼就是誰和誰又為小事爭執起來了,老師幫了這個又要幫那個,總是衣服還沒洗完,孩子們已亂成一團,而老師也已經筋疲力盡。
經過屢次的混亂,這位老師覺得這樣下去不行。終於有一天,她讓孩子們把自己所有的髒衣服都放在一起,然後一人接一盆水,擺成一排,每人都坐在自己的盆子前。然後,老師說:“第一位同學洗領子,洗完後傳給第二位,第二位洗袖子……”這樣,每人只負責每一件衣服的一部分,孩子們所有的髒衣服都按這樣的“流水線”洗乾淨了。從此,孩子們不但很期待洗衣服,而且也為能為自己和同學洗衣服而自豪。
於是,洗衣房裡開始出現了一個有序的、友善的、積極的洗衣隊伍。
『教育感悟』
一位老師的平常經歷,讓我們感到她是一個有智慧的人。不過,她也是從彷徨、無助中一步步走過來,是在實踐中摸索出了經驗。孩子們從各幹各的到集合起來合作,從混亂到有序,從急躁到平靜,從厭煩到期待……他們在實踐中嚐到了合作的甜頭,良好的合作產生出了無限的力量。
其實,不是隻有這種共同的分擔叫合作,人與人之間本來就是互相合作、互相依賴的關係。比如:夫妻雙方相互合作,共同承擔家庭責任;同事之間一起合作,共同實現各自的成功夢想;師生之間互相合作,不僅為國家培養接班人,也提升了老師的道德學問;醫患雙方相互合作,不僅使病人康復出院,也幫助醫生積累臨床經驗……
合作是人人都不可避免,既然這樣,怎樣做才能贏得愉快的合作關係,是人們需要認真思考的問題。
『身體力行』
在人的一生中,每個人都有很多角色,都要與不同的夥伴進行合作,那怎樣才能扮演好每一個角色呢?
1.學著服從,學會隨順
一個隨和的人往往容易和大眾相處,與人合作起來也比較順利,而處處強調自己意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