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合併帶來了從集團到國別管理層的大規模動盪。
法國普美德斯零售連鎖集團在被家樂福收購前,擁有3000家超市、折扣店和大型超市。普美德斯是由Paul…Auguste Halley和Leonor Duval Lemonnier於1961年在法國諾曼底建立的。不像家樂福,它從一開始就採取了多條腿走路的方法,1962年在Mantes…la…Ville開設了第一家超市,兩年後又開了一家現購自運的賣場。1970年,它學習家樂福在Mondeville,也就是它後來的集團總部,也開了一家大賣場。隨著大賣場競爭愈演愈烈,它又在1972年和1979年分別進入了便利店和折扣店領域。20世紀70年代,它開始大舉進入別的歐洲國家,1976年進入了德國和西班牙,1985~1998年的13年裡先後進入了葡萄牙、義大利、希臘、土耳其和比利時。1980年,它第一次走出歐洲收購了美國東南部的Red Food Stores chain,並在1997年透過旗下折扣店品牌“迪亞”闖入了阿根廷市場。1996年它曾在中國臺灣建立了合資企業,但兩年後就賣掉了它在合資企業的股份,改而投資在印尼開了一家店。儘管其大部分海外業務還是比較成功的,但其在美國和德國的擴張遭到了重創,結果於1994年把Red Food Stores賣給了荷蘭的阿霍德(Ahold),兩年後把德國的門店也都賣了。
普家合併時普美德斯的業務中有62%在法國本土,29%在西班牙,其餘分散在各個國家。經營著175家大賣場,535家超市,2185家折扣店,1763家便利店和201家現購自運賣場,其中大賣場佔了公司總銷售額42%,其次是折扣店12%,超市10%。普美德斯的管理構架很特別,和家樂福和沃爾瑪有很大不同,它不是按照地域和業態搭建的。在總裁Paul…Louis Halley(Paul…Auguste的兒子,1971年出任集團總裁)的下面分別設立了四個部分,法國、西班牙大賣場,折扣超市國際和折扣店國際。
在普家合併前,普美德斯一直是家樂福的主要競爭對手。但它的跨諸多業態經營的效果並不好,其業績也比家樂福差很多。它的淨利潤只有3�5%而家樂福達到了4�5%,而且投資回報率也低得多。收購普美德斯對於當時的家樂福來說,看上去像是一樁如虎添翼的美事。但是,為了保護中小零售商的利益,法國政府根據歐盟的反壟斷法對這樁收購設定了前提條件。家樂福的代價是收購完成後的5年內,不能在法國開新店。家樂福有自己的考慮:家樂福是大賣場模式的首創者,同時也有超市、便利店等業態,而普美德斯則擁有折扣店,兩相合並,基本上都涵蓋了零售業的各種業態。各種業態交織的零售網路,即使短期內不開新店,家樂福也能把歐洲市場覆蓋得密不透風。
合併恐慌(2)
這次合併被當時的媒體普遍認為是兩家公司為了避免被沃爾瑪收購而採取的防衛性行動。1997年年底至1998年,在一年多的時間裡,沃爾瑪以極低的價格連續收購了“韋爾特考夫”的21家倉儲式超市和“因特斯帕爾”連鎖店的74家倉儲式超市,迅速進入了德國市場,來勢兇猛,逼得歐洲最大的零售商德國的麥德龍不得不賣掉了佔其1/3銷售的業務,用套現來的錢收購那些加盟店,鞏固自己的陣營。1999年6月14日,沃爾瑪繼續發力,砸巨資100億美元又成功收購了英國連鎖超市阿斯達(ASDA),這一交易曾被認為是全球收購案中最漂亮的一筆。此後,阿斯達超市成了英國的第二大超市,其銷售額僅次於特易購,佔沃爾瑪國際市場的10%左右,沃爾瑪海外業務一下子增加到了250億美元。而這之前,英國的另一零售巨頭百安居的母公司翠豐集團(Kingfisher)曾希望收購阿斯達。事實上,沃爾瑪對歐洲其他零售企業一直虎視眈眈,在家樂福與普美德斯合併四年後的2003年沃爾瑪就曾試圖以近20億英鎊的價格購併英國的塞夫威(Safeway)超市集團,藉以擴大成為英國的第一大企業,結果在最終的競價上失敗。1999年6月英國的《星期日金融郵報》猜測,如果沃爾瑪真要進入法國這個歐洲第二大零售市場,那麼下一個收購目標就是當時估值160億英鎊的家樂福,要麼就是普美德斯或法國的另一零售巨頭歐尚(Auchan)。事實上,早在兩年前沃爾瑪就開始與歐尚進行收購談判,但未成功。
沃爾瑪在歐洲的頻繁動作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