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部分

也許是因為我一直走的都是技術者的道路,有很強的完美主義傾向。這種傾向對一個不容許出現設計錯誤的技術人員來說,也許反而是件好事。但是,在每天進行的案例研究中,要透過給出的有限資訊和時間做出最佳判斷,這種難度我是深有體會的。在商業世界中,想掌握到全部想知道的資訊,並且擁有無限的時間來做判斷是不可能的。在這個意義上來說,轉為現實主義是我的一大收穫。

我在哈佛的兩年間,被周圍的環境強行開啟了自己的“視野”,不論是對工作的看法還是工作方式都發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這就是我所謂的“人格改造講座”的表現。過了三十歲了,要改變長期以來的習慣難免會有痛苦。但是,我回顧自己在電腦領域的事業歷程,覺得在哈佛學到的思考方式是極其寶貴的。

我是這樣當上總裁的(18)

現在,我雖然身為日本惠普的總裁,但以經營管理者的眼光看待事物的習慣卻是在哈佛養成的,不論是在財務還是市場營銷領域,這些課程所要求的判斷都必須是“以管理者的身份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不是單純作為某個領域的專家,而是從經營管理者的高度抓住問題的本質。對企業行為來說,與其說是追求部分最佳結果,不如說是在追求整體最佳。我曾經以技術人員的狹隘眼光,深信“以低成本造出好產品,一定能賣得好”,這個轉變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大進步,並且直到現在都在發揮作用。

MBA的價值在哪裡

也許因為我是從商學院畢業的,經常有人問我:“MBA留學對個人職業道路真的有用嗎?”

確實,擁有MBA學位的話職業道路上的選擇就多了,或者說,透過公司的入職考試更加容易,這是事實。一方面是用人者頗為欣賞MBA們遠赴歐美商學院學習的熱情和遠大志向,另一方面也是由於他們擁有一定水平的英語能力和經營管理知識。光這兩樣也許不是能否聘用的決定性因素,但無疑是極為有利的競爭條件,MBA被視為找工作或跳槽的“通行證”,原因不就在這裡嗎?

但是,一旦進入公司開始工作,就與學位沒什麼關係了.商業是業績至上的,萬一不能做出成績來的話,要做好受到嚴格懲罰的心理準備,因為公司對你的期待越大,所要求看到的成果也就越大。

還有就是,透過MBA留學能夠建立自己廣大的“人際網路”,這也是一大價值所在。我就是透過讀書會認識了很多優秀的好朋友。但就算不依賴商學院這樣的環境,也有別的方式可以與胸懷抱負又有能力的人建立人際關係。也許建立一個世界性的人際網路是有些困難,而商學院畢業生當中,有很多在回國以後仍然與認識的外國人繼續保持聯絡。

也就是說,如果理由只是擴大職業選擇範圍和擴充人脈,代替手段是有很多的,不一定非要去商學院留學。兩年的時間並不算短,自費留學的話經濟負擔也很重,因此,留學是一個很大的投資,在接受這樣的挑戰之前,我認為最重要的是先明確自己希望在這項投資中得到何種回報。

我本人認為商學院是值得一去的。在自己的興趣所在花費精力本就是很快樂的事情,同時這個結果又能給自己帶來極大的價值,何樂而不為呢?我雖然反省了自己偏重晉級的學習目的,但覺得自己在哈佛的悠久歷史沉澱中還是有很大的進步,並接受到了以實證為基礎的商業教育,這不能不說是非常寶貴的經驗。總的來說,仔細想清楚自己希望學習怎麼樣的知識和技能,然後選出最佳的學習場所,這個道理不光適用於MBA,還適用於所有的學位和資格的取得。

在這樣的基礎上仍然以MBA為目標的話,就應該儘可能地選擇水平高的大學。並且,我個人比較喜歡教育質量高而又不適宜享樂的環境,同樣是MBA大學,每天可以玩高爾夫的好像也有,但在那樣的環境下恐怕反而會過上墮落的生活。在我看來,透過在高壓下受到的高質量教育才能創造出最重要的價值。

有目標地迎接挑戰

現在想來,我為什麼能在挑戰MBA的嚴酷環境中畢業呢?

這得歸功於我萌生留學志向時對美國式管理的強烈憧憬,以及無論如何也要學會它的強烈願望。正因為我的志向不像“提升職業層次”或者“拓展人脈”那麼抽象,而是具體的學習和擴大視野的目標,,因此才能全身心投入留學考試的準備之中,也才能透過嚴格的教學。

當遇到困難想要逃避時,不妨捫心自問,自己到底是為了什麼在努力呢?能不能找到一個明確的答案,就是決定你職業道路的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