踴拔摶猓��哂行模�捎忠�茨俏幻餃恕�
當時,張維新從青年軍退役,調到臺灣風山,進入陸軍第四訓練班受訓。碰見原來邊區附中的老同學,得知楊慶鑫、崔紀堯已改名,考入空軍通校,並打聽到了通訊地址,隨之來信聯絡。正民正在心煩意亂之中,委託鑑民回信。這時,張維新還想著自己在淅川病重,正民捨命相救之事,正想報答。他為了解除正民的思想包袱,回信要給他第二次提媒。鑑民也來相勸,說不要苦悶了,“維新三哥當媒人,給你介紹一個漂亮的女學生為妻。”正民不相信,接信一看,果然如此。
正民說“八姐剛死,家中有喪事,三年之內不能結婚。”鑑民說“三年不結婚,是你對愛情的忠誠,精神可嘉。可是,現在不結婚,不等於不談戀愛。你可以與那位女子通訊,談談心,以解憂愁。”朝鑾也來相勸,正民勉強應允。他們給維新去信,也把“三年不婚,可以通訊”之詞寫入回信中。
第三章 軍校情歌(5)
談的物件,就是劉佩蘭,她是個神秘的姑娘。原來,她是張維新舅家那村的女子。維新的表兄是劉重晉,他與劉家關係深厚,來往書信中曾提起她。維新長期在外,對這位表妹並不熟悉。幾年前,第一次提婚不成,第二次他先向表兄重晉去信,重提前事。重晉給維新回信,說佩蘭還沒物件,提出四個條件,不夠者免談。這位高傲的公主,為什麼提出如此的條件呢?她是在特殊環境裡成長,是個個性特殊的女子。
佩蘭的原籍與正民的老家是鄰縣,相距僅40公里,位於菏澤、鉅野、鄆城三縣區的交界之處。其祖籍是探花劉樓,現屬於菏澤市牡丹區(原名菏澤縣),以培植牡丹出名,栽培歷史悠久,牡丹之花,雍容華貴,朵大叢多,色豔香濃,被譽為“花中之王”。菏澤栽培牡丹數萬畝,有全國最大的牡丹園,聞名天下。種類繁多,有三類六型八色,達到1100多種,百花爭豔,五彩粉呈,豔光閃爍。
佩蘭的祖父早年外出不歸,也不來信;祖母因肺病早亡。她的父親自幼孤苦伶仃,由外祖母養大,在姨、舅的幫助下,才上到中學,畢業於黃埔四期,參軍在外,長期不能回家。佩蘭很少見到他的父親。她的母親名叫李兆玉,與其父原是姨姐弟關係,並在南華中學與其父是同班同學。她畢業於曹州鄉村師範,不願隨軍,後來在家從事教學工作。他們親上加親,喜結良緣,生有一女一男,女兒就是劉佩蘭(1928年生),兒子劉躍華。
因其父長期在外,教養他們的責任就落在慈母肩上。佩蘭自幼跟隨母親,在姥姥家長大,地址是鉅野縣太平鎮李莊。此地盛產“烏金”,貯藏煤炭50億噸,屬於鉅野煤田。現在附近建設三對大型礦井。家鄉的北鄰是鄆城縣境,群眾傳說:《水滸傳》中108位好漢,72名家住鄆城。她年幼時好聽“梁山將”的故事。佩蘭幼承庭訓,逐漸形成了勤儉、剛強、仁義、勇敢、大方的傳統美德。
劉佩蘭志向特殊。過去,鉅野縣天主教勢力大,與群眾有過糾紛,曾發生“鉅野教案”。佩蘭自幼上教會小學,受其影響,她下定了決心,要“當修女”,“一世不嫁”。所謂修女,是天主教堂裡的一種宗教職稱。女信徒,經過長期宗教培訓,當了“修女”,也一輩子不結婚。她們興辦一些公益事業,如學校、醫院、託兒所等,依靠其收入維持生活。她的老師多是修女。因此在她的心目中,修女是神聖的天使,成為她學習的榜樣。
日軍侵佔山東,佩蘭失學。她的母親女扮男裝,穿過封鎖線,把佩蘭送到阜陽,考入二十二中。在阜陽上學時,離開父母,在校讀書,佩蘭失去了在鉅野老家的優越地位,經濟很困難。在日軍圍困下,連件棉衣都買不起,吃夠了苦頭。
抗戰勝利後,他父親的部隊駐濟南,全家隨軍。佩蘭考入濟南第一臨時中學。晚自習後,已是九點,還偷偷向班長要了鑰匙,與女伴賈玉清一起,再回到教室,將自備的臘燭點著,默默地鑽研功課。每每學到深夜,怕被老師看見,用厚紙板把燈光罩起來,以防燭光外洩。
劉佩蘭聰明勤奮,酷愛文學。作文辭句流暢,字字珠璣。考試成績拔尖,是個品學兼優的學生。但是,她沒有跳過級,由於受戰爭的影響,進入高三時比楊正民晚了四年。
佩蘭艱苦自勵,不但聰明好學,而且熱心助人。她的身體瘦弱,學校伙食不好,母親對她特殊照顧,在學校鄰近的飯館裡包了伙食,要她吃好,使她身體強壯起來。她卻與飯館溝通,把白麵饅頭換成粗麵饃,拿到學校,讓同學分食。母親為她自制的小菜和點心,也拿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