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8部分

還阿烈苦奈兒。這一舉措使得海道清寧更多的貢使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鄭和這次出使,還詔封了滿刺加的國王,使滿剌加擺脫了長期受■羅控制的地位。在鄭和船隊回還時,滿剌加國王隨船來到中國致謝,朱棣親自在奉天門設宴款待,並給予厚賜。在鄭和的斡旋下,暹羅終於與滿剌加和睦相處。

鄭和船隊所到之處,要代表皇帝給予賞賜,還要與當地進行貿易。同時明朝與許多國家之間建立了朝貢貿易關係。朝貢有定期,或一年、兩年、三年一貢,也有一年幾貢的。朝廷接受貢品,給予賞賜,還收買其餘的貨物,也准許其在市場上出賣其貨物。中國輸往各國的有絲綢、瓷器、鐵製工具及生活用品、手工業品、藥材、茶葉、貨幣、衡器、曆法、書籍,等等。輸入的主要有香料、藥材、制瓷原料、珍稀動植物,等。

鄭和的航海是以強大的武力為後盾的。《明史》鄭和傳說,鄭和下西洋要〃耀兵異域,且視中國富強〃。但最近有學者在浙江寧波天一閣圖書館發現,鄭和傳最初的稿本中,〃耀兵異域〃為〃耀威異域〃。〃耀威〃比〃耀兵〃應該更符合當時的歷史實際。

當時海上秩序混亂鄭和要達成他的目的沒有武力為後盾是不可能的。鄭和不純用武,他首先是〃宣天子詔〃,〃給賜金幣〃,如果〃不服〃,則〃以武懾之〃 。鄭和明顯用武的例子在記載中有三次。一次是捉拿了舊港的酋長陳祖義。陳祖義是私逃海外的華人,又〃剽劫商旅〃,鄭和用武不為無因。不過,我們不妨先來讀讀明廷〃部臣〃透過暹邏轉給舊港前身三佛齊的移牒:

自有天地以來,即有君臣上下之分……我聖天子一以仁義待諸蕃。何諸番敢背大恩,失君臣之禮!倘天子震怒,遣一偏將,將十萬之師,恭行天罰,易如覆手。爾諸蕃何不思之甚。我聖天子曾曰:〃安南、占城、真臘、暹邏、大琉球皆修臣職,惟三佛齊梗我聲教。彼以蕞爾之國,敢倔犟不服,自取滅亡。〃

它強調的是〃君臣上下之分〃,是〃君臣之禮〃,如果失分、越禮,那麼便要〃恭行天罰〃了。他捉拿陳祖義,也是對各國的威懾。陳祖義解京伏誅,〃諸夷聞之震懾,曰〃真天威也。吾曹安意內向矣〃〃 。從此海上清寧,海道暢通。從中可以看到武力的作用。

另一次是將錫蘭山的國王亞烈苦奈兒及其家屬捉拿至京。據說,錫蘭山僅梁時與中國通,其後與中國絕少來往。鄭和使其地,幾等於強使其與中國來往,其國王〃欲害和〃,〃誘和至國中,索金幣〃,鄭和不得已抓了錫蘭山的國王,〃諸邦益震讋,來者日多〃 。

第124節:天下共享太平之福(7)

還有一次是在蘇門答臘〃生擒偽王〃蘇幹刺,鄭和至蘇門答臘封其酋長為國王。其先,王之父死於與鄰國花面王的戰事。某漁翁因率眾殺了花面王,為蘇門答臘王妻報了仇,而據有了王位,稱為老王。王子宰奴裡阿必丁年長,殺了老王奪回王位,從此與老王之弟蘇幹刺累年爭戰不息。鄭和支援宰奴裡阿必丁,將蘇幹刺擒歸 ,在明朝人看來,明朝的皇帝是天子,四夷的君主是國王,各國之間發生的糾紛,天子朱棣都有調節裁處的責任,且看:

永樂元年八月癸丑,敕安南胡■曰:朕君臨萬方,體天為治,一物失所,時予之辜。今占城與爾鄰壤,爾屢興兵侵其土地,殺其人民,剽掠財物,占城之人困爾■毒。夫兩國土地,傳自先世,而主於天子,何得恃強踰越!為惡受禍,自古有明戒,然事已在赦前,茲不深究,自今宜保境安民,息兵修好,則兩國並受其福。爾其欽哉!

又如:

永樂十七年十月癸未,遣使諭暹邏國王三賴波磨刺扎的賴曰:朕祗膺天命,君主華夷,體天地好生之心以為治,一視同仁無間彼此。王能敬天事大修職貢,朕心所嘉,蓋非一日。比者,滿刺加國王亦思罕答兒沙嗣立,能繼乃父之志,躬率妻子,詣闕朝貢。其事大之誠與王無異。然聞王無故欲加之兵。夫兵者兇器,兩兵相鬥,勢必俱傷。故好兵非仁者之心。況滿刺加國王既已內屬,則為朝廷之臣。彼如有過,當申理朝廷,不務出此,而輒加兵,是不有朝廷矣。此必非王之意……輯睦鄰國,無相侵越,並受其福,豈有窮哉!王其留意焉。

鄭和的出使活動是始終伴隨著武力或以武力為後盾的。用鄭和的話說,就是〃及臨外邦,其蠻王之梗化不恭者,生擒之;其寇兵之肆暴掠者,殄滅之。海道由是安寧,番人賴之安樂〃 。鄭和的出使,為朱棣爭得了天朝大國的榮譽,明人說:〃天之所覆,地之所載,莫不貢獻臣服,三世五世,不是過矣。〃 這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