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9部分

1985年,蛇口工業區成立社保公司。1986年,馬明哲已經從社保公司經理助理升任副經理,主持社保公司工作,這是馬明哲主創平安保險的起點。

此時的馬明哲已經接觸到了商業保險,“當時國家法律規定所有在華的外資企業都必須買保險。但那時候中國保險業剛剛恢復,提供給所有外資企業的保險只有一個產品。而且價格貴,服務態度差。社會又有需求。我便下決心搞一個保險公司”。

1986年正逢招商局集團慶祝成立一百週年,馬明哲從招商局漫長的歷史長河中尋找到了機會——保險招商局,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民族商業保險公司。

面見袁庚,成為馬明哲的又一次魚躍。

“小馬是哪個單位的?我見過,面熟。”見面之後,笑眯眯的袁庚試圖讓馬明哲輕鬆下來。馬明哲則把準備多日關於重操舊業,建立一家現代商業保險公司的必要與前景,表述得簡明扼要。以實幹家著稱的袁庚很是贊同。

“袁董,你寫信,我去跑。”靈機一動的馬明哲抓住機會。

隨後,袁庚給當時國務院財經小組副組長張勁夫、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副行長劉鴻儒等寫信,希望能夠延續保險招商局百年的薪火,成立一家新的保險公司。“一可為蛇口工業區的發展提供金融保障,又可突破中國金融體制的計劃限制,探索股份制保險公司的道路。”袁庚在信中寫道。

未成曲調先有情。

1987年的一天,香港太平、民安兩家保險公司遞過來的名片啟發了開始籌辦新公司的馬明哲,這家將要成立的保險公司被以“平安”命名。“平安”二字正合傳統文化,暗釦保險理念。此後,“中國平安,平安中國”營銷口號讓這家公司佔盡口彩。

不過,即便懷揣袁庚的親筆書信,馬明哲申請牌照之路也並不平坦。多次被駁之後,馬明哲決定直闖中南海找張勁夫。臨行之前,招商局集團北京辦事處的人一本正經地告訴馬明哲:“到了中南海,可千萬不要隨意停留,也一定不要把手揣在兜裡。否則,很容易會被當成特務,藏著的機槍就會伸出來!”

馬明哲信以為真,在中南海始終戰戰兢兢,亮著雙手,不敢稍有停留。(7)這成為艱難申請過程中的一段小插曲。

見到張勁夫,馬明哲印象深刻。

“也許是天意,領導接見了我這樣的小人物,張當場就批示我的建議(設立新保險公司)可行。我著急地問,是否可以由我直接帶回去,他說‘這東西怎麼能帶呢’。”

1988年3月21日,馬明哲們(8)的奔走終有結果。人民銀行同意蛇口工業區社會保險公司(受當時政策所限,統一招商局集團不能直接“露面”)和工商銀行深圳信託投資公司分別出資49%和51%,合資成立“平安保險公司”,註冊資本4200萬元。

這一張牌照於當時極為珍貴,不僅成就了中國第二大保險公司未來的路,而且第二批新牌照的批准要等到8年之後的1996年。

馬明哲認為,平安之所以能夠獲得牌照,是佔了天時地利與人和。“(首先是)改革開放提出外商來投資的需求,這是核心,沒有這種需求國家是不會批准的,這也是所謂的天時;而深圳作為特區卻有地利之優;我以保險招商局重操舊業為理由,打動了袁董,並獲得支援。”

4月15日,平安賺取了第一筆保費43998元。

5月27日,平安開張。舊曆載,1988年5月27日乙巳時(上午9~11點)宜求財、見貴;庚午時(11~13點)宜祈福、求財、開市、交易。

不管這一黃道吉時出於有意或是無意,但是馬明哲開始了中國保險史上一段最為著名的“馬氏傳奇”。

對於“袁董”,馬明哲感恩備至。對於網上流傳的,馬曾為袁司機,因此受到額外恩惠的傳言,馬明哲幽默地謙虛道:“袁董那時候就是個神啊,能在電梯遇到都是榮幸。我在上山下鄉時確實做過司機,這在當時還是選拔去的,但我哪裡有給袁董做司機的榮幸?”

早在平安保險成立前一年,招商局集團下的另一家金融機構——招商銀行於1987年成立。人們曾如此描述這兩家深圳金融機構的“窮”出身:“蛇口中心區的招商路不過數百米,馬路南頭,招商大廈敦敦實實地盤踞著,招商銀行在一樓,像個現在的支行,馬路北頭是平安保險,也在一樓,像個專賣店或事務所。”馬明哲坦言:“那時哪有所謂一樓,整個平安也就在一樓一個小小的地方,只有600平方米,扣除洗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