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開始,也就十多年的時間,現在的保險業裡“掃樓”已經是個歷史名詞了。許多早年做保險一直做到今天的人,已成了行業新貴。他們開私車,用手提電腦,住高檔住宅,到客戶那裡也不再是單純地賣保單,而是為客戶提供綜合性保險計劃甚至兼顧著家庭理財。一個過去在人們眼裡只是個跑街賣保險的人,如今成了保險領域裡的行家,自己也不再是單打獨鬥的一個“跑街人”,而是帶領整個團隊像企業一樣去經營。人們經常會看見他們在酒店開說明會,搞招聘會,偶爾還進入社群搞公益,做義工,不論春夏秋冬、何時何地,只要打通這些人的電話,基本都是有求必應,恰似親人。這個行業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就是從業者充滿激情,永不言敗。
現在,人們開始一點點主動接受保險理念,同時逐步接
近做保險的人。這個過程真是令人欣喜,也令人感慨唏噓。
這說明中國的保險市場和保險觀念在人們心裡真正開始慢慢甦醒了。
我記得英國前首相邱吉爾曾說,“如果我辦得到,我一定把‘保險’這兩個字寫在家家戶戶的門上,以及每一位公務人員的手冊上,因為我深信:透過保險,每一個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價,就可以免除遭受永劫不復的災難。”胡適則說,“保險的意義只是今日做明日的準備,生時做死時的準備,兒女小時做兒女長大時的準備。如此而已,今天預備明天,這是真穩健;生時預備死時,這是真曠達;父母預備兒女,這是真慈愛。能做到這三步的人,才能算做是現代人。”
這就是說,保險在傳遞關愛。保險的最高宗旨,是透過社會互助之愛,把人類對於生命的敬畏和理應得到的保障傳遞給每個人。
人壽保單何時櫃檯成交(1)
眼下走進深圳任何一家人壽保險公司的客戶服務櫃檯,詢問是否可以在櫃檯直接購買人壽保險,回答都是不行的。如果要買人壽保險,必須先找到人壽保險公司的壽險推銷員,否則就是再急,也不能直接在櫃檯買到保單。
這個問題很有意思。一方面客戶主動找上門卻不能成交,另一方面大批壽險推銷員人海茫茫四處尋找“準客戶”,讓人總有錯過之感。業內人士說,這是因為壽險業推行的是“個人營銷體制”,既然是個人銷售,保險公司就不能再從業務員的嘴裡搶飯吃;而壽險產品不同於其他商品,購買時有些保險需要體檢,而櫃檯不具備體檢條件,所以櫃檯銷售人壽保險行不通。
實際上任何問題都有辦法解決,怎麼解決,要看合不合算和是否有改變的價值。角度不同,企業的價值觀自然不同。眼下各行業都倡導服務創新便民,服務已進入資訊化時代,走在改革前列,市場發展超前的深圳壽險,是否可以考慮滿足客戶主動上門買保險之心願?
不錯,壽險業推行個人營銷制也並沒有完全將客戶推給業務員,在保單有效期或業務員脫離公司時,保險公司都為客戶後續服務。僅為一張發票寄送,保險公司都能動用相當的人力去服務,更不用說其業務品質要透過業務員的市場銷售手段、個人技能、服務素質以及道德行為來保證。但在“個人營銷體制”面前,保險公司似無能為力,要想直接面對客戶,還得透過業務員這層關係,是不是有些累。
當前,銀行保險初試鋒芒,各家保險公司都在利用銀行多如米鋪的櫃檯銷售保險產品。筆者以為,與其用人家的碗來盛飯吃,不如想法自己弄個碗,迅速在自己的服務櫃檯上建立起固定的銷售視窗,形成網點後,透過類似銀行網點的形式,與廣大客戶建立直接的誠信關係不是很好嗎。
現行《保險法》將保險代理人的過失歸咎於其服務的保險公司。那為什麼保險公司就不能設定固定網點,使其具有投保、續保、解約、理賠、諮詢等一系列的保單售後服務功能及其與其他金融保險相銜接的理財式服務?前些日子聽說上海有了這種模式,可惜深圳還是空白。
人壽保單何時櫃檯成交(2)
銀行的櫃檯都能銷售保險了,自家的櫃檯卻不能賣自家的產品,保險公司有些虧。
“增員”與“招聘”
“增員”與“招聘”實際上性質一樣,都是要招人進門的,但仔細觀察兩者的操作過程,不免大為感慨。
“增員”是保險公司招聘保險代理人使用的名稱,其目的跟招聘無異,但過程中卻差別很大。除了細緻,“增員”過程中的每個環節和書面資料都極具人性化(這個人性化建立在尊重人生的角度)。一個朋友參加了保險公司的增員說明會後,十分感嘆“增員”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