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顧名思義,簡單的說,就是一座宮殿的名稱。唐朝末年,朱溫弒帝篡位,改國號大梁,當時地方上有四鎮不服,仍奉大唐正朔,這四鎮分別是晉、岐、吳、蜀,後來便成了四國,與梁分峙中原,分庭抗禮。其實當時地方上四分五裂,除了這四鎮之外,實力比較強大的,尚有五鎮,分別是吳越、湖南、荊南、福建與嶺南。
〃不過因為這五鎮不打算恢復唐室,不與朱溫作對,所以一直只是據地為王,對梁奉表稱臣。其中據有湖南的馬殷,唐時為淮南節度使,在梁時受封為楚王,及至馬希範襲爵,其勢越盛,便築金殿一處,沉香雕柱,外飾金寶,以壯其威。殿上有八龍柱,馬希範自稱自己也是一條龍,所以稱九龍殿。
〃後來馬希範遴選跟他多年,武藝高強的武士進殿,名曰殿前武士。這些殿前武士共有八人,各為官氏、夏侯氏、王氏、段氏、封氏、左氏、白氏與李氏。這八個人也正是當今九龍傳人的祖先了。〃說到這裡,更將這些人原來只是一般武人,後來得練江湖武功的來歷,簡單地略述一遍。
這些陳年往事,夏侯如意之前在半夜的城牆上,已不小心聽到官晶晶講過一遍,現在又聽官彥深講述,前後比照,兩人所說內容大致不錯,不一樣的地方,只有官彥深將有關太陰心經的部分都略過不提,另外又多講了一些歷史沿革而已。
張瑤光道:〃那日在少林寺,小女子聽盟主提過,如今這八人在江湖上的後人,分別是哪幾位。也知道門段日華長老,是所謂九龍傳人之一。不過倒是不知道,原來你還有這樣深遠的關。看樣子,盟主是非要把段長老拉過去不可的了。〃
官彥深道:〃官某這些日子以來,一直與段日華兄弟有所,他原先不瞭解段家先人的這麼許多事,如今明瞭之後,也想盡一點段氏子孫的本分,顯揚先祖名聲的責任。只是……〃語多遲疑。
張瑤光道:〃今天就是來談這件事情的,希望盟主直言。〃官彥深給段日華使了一個眼色。那段日華起身道:〃啟稟堂主:段日華當年走投無路,承蒙紫陽山門不吝收留,得盡棉薄,銘感五內。如今段氏一門只剩屬下一人得存,先人之事蹟不知便罷,現在既已知道了,日華不敢做不肖子孫。〃
張瑤光道:〃段長老的意思是,想要離開紫陽山門?〃段日華低頭躬身道:〃還請堂主成全。〃張瑤光轉頭問柳輝烈道:〃這事情該找誰處理?柳長老?〃柳輝烈回道:〃舉凡門內內部大小事務,都歸管右使負責。〃張瑤光道:〃是啊,段長老應該先與管右使報告才對,怎麼會找上本座呢?〃
段日華道:〃當年屬下是經由管右使推薦,才得以進門。這個人情至今未還,管右使根本不願聽任何理由,後來捱不過屬下的要求,卻將此事推給掌門真人。說紫陽山門從無前例,所以只能由掌門真人做主。只是掌門真人坐關已久,不知何時出關,九龍門派成立在即,所以屬下斗膽……〃
張瑤光打斷他的話道:〃知道了,你是想讓本座替你說情。〃段日華道:〃前一陣子堂主不在,掌門真人坐關,門中自推管右使為首。如今堂主既然回來了,就自然恢復以堂主為尊。這件事情只要堂主同意,想來管右使也不至於有異議才是。〃
張瑤光又轉頭去問柳輝烈,道:〃是這樣子的嗎?〃柳輝烈道:〃以職務位階來說,右使的地位高了堂主一些,不過要是論實權,還是堂主說了算。〃張瑤光點了點頭,柳輝烈續道:〃可是門眾破門而出,茲事體大,尤其段日華貴為長老,影響尤其深遠,還望堂主三思。〃
張瑤光心想:〃其實哥早想讓你全都散去了,段日華想走,也許他知道了以後,會開心得跳了起來呢!〃那官彥深見她沉思不語,還以為她覺得為難,於是便道:〃紫陽山門於段兄弟有大恩,就是九龍門派的恩人。今日堂主玉成此事,九龍門上下同感大德,日後必有所報。〃意思是說,只要她幫忙促成這件事情,那麼九龍門派從此便成了紫陽山門的兄弟之邦,以後只要紫陽山門有什麼需要,只要一句話,那絕對是水裡來,火裡去。
張瑤光道:〃官盟主太客氣了,這件事情會仔細考慮考慮。不過有信心,結果一定會讓大家皆大歡喜。〃在她來說,她這邊已經開始歡喜了,到時候段日華真的放過去,那官彥深也是非歡喜不可的。
柳輝烈與左元敏等人,對她的回答有些吃驚,倒是官彥深大喜,說道:〃那麼這一杯酒,不就可以提前與段兄弟喝了?〃張瑤光避重就輕,道:〃不就喝一杯酒,何必弄得那麼嚴肅。〃
官彥深哈哈地笑了一笑,提起酒杯又放下,說道:〃不過有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