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五章 張獻忠千船沉銀

如果只有一兩本關於張獻忠的書,莊軼或許看看也就過去了,偏偏一摞書幾十本,全是關於張獻忠生平的考據,這不能不引起他的注意。

歷史書上,張獻忠的形象是明末農民起義領袖,傳記野史裡,張獻忠便成了徹頭徹尾的超級暴徒大惡棍,奸/淫擄掠、吃女人肉、見村屠村、見城屠城。據稱張獻忠的後/宮美女們清一色上半身豔/裝,下半/身/赤/裸,方便他淫/興一發,拔/屍吊就上,玩膩了就將這些女人洗涮乾淨,變著花樣吃。攻城的時候,會讓美女們脫得光/裸裸的朝城辱罵,或者砍下頭,屍體倒栽進土中,女人下/體朝上,他們認為這樣可以壓制炮火。

莊軼對這些恐怖以極、人們深以為然的傳聞是半信半疑的,大多傳記野史來自清朝,成王敗寇,歷史都是由勝利者書寫,後朝給前朝修史,要公正客觀完全扯蛋,更莫說張獻忠是農民起義軍首,按封建王朝的成份判定,那是“反賊”、“賊寇”,即便後來張獻忠的部屬同南明一同抗清,清朝對兩者的評價也不會上升到同一級別。

清朝編錄的《明史·張獻忠傳》和《後鑑錄》等書,可信度甚小,《罪惟錄·張獻忠傳》記載張獻忠入蜀以後,有三次殺人較多,尚算有可信度,親身經歷過張獻忠川亂的費密所寫的《荒書》和廣安歐陽直所寫的《蜀警錄》,因為處於“文字/獄”這種特殊的歷史階段,也無法盡信,如果能發現原本,說不定尚可還原一個真實的張獻忠。

至於後世聞名的張獻忠“七殺碑”,就更加荒誕了,“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殺殺殺殺殺殺殺!”也不知是從何時何地傳起。張獻忠確實立過碑,那是1644年大西國建國時,也即明崇禎十七年,張獻忠在廣漢立了“聖諭碑”,上書“天生萬物與人,人無一物與天,鬼神明明,自思自量。”明明是告曉世人積德行善自我反省,傳到後世卻變成了血腥淋淋的七大殺,也是深深地醉了。

莊軼也不認為張獻忠是個仁慈的領袖,古時的農民起義有侷限性,屠城有,但屠川就值得懷疑了。如果張獻忠真的殺到川內幾乎沒有人煙的地步,清朝平定四川也不會用上十幾年之久了。

至於川蜀何以從明朝萬曆年間的幾百上千萬人口大幅銳減到清初順治年間的幾十萬人口,恐怕明朝滿清、起義軍和天災瘟疫,都是導致川人幾近滅絕的絞肉機。

張獻忠“入川屠蜀”史學界爭議頗多,但另一個奇聞異事“千船沉銀”,卻有極大的可信度。

後世專家認為張獻忠寶藏,單隻白銀就有千萬兩之多,無怪乎《世界年鑑》2002年公佈的世界寶藏清單中,在印加帝國黃金寶藏、所羅門王寶藏、歐洲“聖殿騎士團”寶藏、日本赤城黃金山寶藏、西夏王陵藏寶、樓蘭王寶藏等世界著名寶藏中,大西皇帝張獻忠寶藏的價值能夠位居世界第三,亞洲第一。

“千船沉銀”在四川彭山志中也有記載,1646年7月,張獻忠部乘坐千艘木船,從成都沿岷江而下,行經彭山江口時,遭到攻擊,船隻多被燒燬,千船銀兩沉入江底。2005年4月,彭山在岷江“老虎灘”河床上挖出一批明朝崇禎年間官銀,似乎也為“千船沉銀”找到了證據。

但無論是清朝皇帝,還是袁世凱、日本人、美國人,不管對張獻忠寶藏如何孜孜以求,都只能找到寶藏的丁點暗影,沒有誰見過這座舉世聞名寶藏的真面目。

關於寶藏的資訊,最出名的莫過於那首歌謠,“石牛對石鼓,黃金萬萬五,哪個識得破,買盡成都府。”2013年年初,成都在地下挖出了一座石獸,有人起初懷疑是張獻忠寶藏中的線索“石牛”,不過後來被證實石獸來自兩千年前,初步推測是戰國時代都江堰之父李冰用來鎮水的石犀,又不了了之。至於挖出千年石獸幾個月後四川就遭遇了大暴雨和蓉城看海,那又是另外的故事。

莊軼相信張獻忠寶藏的存在,不過認為它們可能不在同一個地方,賀老道似乎也這麼認為,除了彭山江口、蓉城成都等寶藏熱門所在地外,他還在讀書手札中專門標註了戚嶽山。

據《戚嶽山志》記載,四百多年前,戚嶽山還叫七嶽山,得名於其有七峰,連綿排布如七星北斗,可是到了1647年,就改名為戚嶽山了。而在《戚嶽山戚氏族譜》中,莊軼看到了頗令人思度的線索——戚氏先祖是張獻忠麾下一員大將。

戚嶽山的望族戚氏有近四百年曆史,族歷可上溯到1630年張獻忠聚兵起義。1646年,清廷派兵入川,張獻忠率兵與清廷一戰,敗走,戚氏祖宗與大部隊失散,帶著殘部和家眷來到七嶽山躲避災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