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翁同龢,是不可能說袁世凱好話的。
原因很簡單,袁世凱是李鴻章的親信,而翁同龢素來和李鴻章不睦,豈能說李鴻章親信的好話?
慈禧太后還沒有昏聵到因為幾句小兒歌謠而殺掉袁世凱的地步,她想了想,吩咐翁同龢:“派出督戰欽差到袁世凱的身邊,袁世凱若有背叛我大清之意,立刻回稟。”
翁同龢答應下來,去安排這件事情,慈禧太后命令自己的心腹太監——小德張,擔任督戰欽差,前往潼關。
小德張是林飛時代赫赫有名的太監,此時他正在蒸蒸日上時期,還沒有日後那樣權傾一時,按理說讓一個太監去當督戰欽差,似乎有些說不過去,可是慈禧太后現在除了身邊的太監,很少相信別人,就連光緒皇帝都因為珍妃的事情被她軟禁了。
小德張來到潼關,此時的袁世凱也聽說了童謠的事情,見到小德張便跪倒在地,哀聲說道:“請張公公回稟老佛爺,我袁世凱的忠心天地可鑑,林飛不過是在施離間之計,想要誘騙我出關,我軍不如華夏軍,一旦出戰,難以取勝。”
小德張把袁世凱的說辭稟告給慈禧太后,慈禧太后當然不會輕信,於是讓小德張看緊袁世凱。
西安城中的守陵人也知道了這件事情,守陵人聽到慈禧太后派人監視袁世凱,立刻讓人給千代靜香送去訊息,千代靜香接到這個訊息,立刻給林飛發出電報,要林飛做一些討好袁世凱的事情,迷惑清廷。
林飛的陰謀詭計數不勝數,很快想到了辦法,林飛首先命令河南省省長,在河南項城,修葺袁世凱的祖墳,並把這件事情大肆宣揚。
林飛又命令駐紮在潼關之外的河南第一師後撤五公里,以此顯示自己毫無進攻潼關之意,林飛甚至還在戰俘中找到了袁世凱的一個遠房親戚,讓他在華夏軍中當了個小官。
這些事情,都被林飛有意透露給了清廷,清廷知道這些事情,對袁世凱更加懷疑,而袁世凱,則是百口莫辯。
袁世凱陷入危機之時,清廷又有人給他捅了刀子,這個人正是翁同龢。
潼關守將是個要職,翁同龢早就想把自己的親信安排上去了,這件事情聽起來可能有些不可思議,華夏軍都兵臨城下了,清廷內部竟然還有心思勾心鬥角!沒錯,清廷內部的勾心鬥角和相互傾軋一刻也沒有停止過。
翁同龢於是向慈禧太后諫言:“老佛爺,如今世人皆傳袁世凱有不臣之心,長此以往,必生大患,何不讓袁世凱統領精銳,出關與飛賊一戰,若是戰勝飛賊,必然能堵住世人的悠悠之口。”
慈禧太后覺得翁同龢說的很有道理,於是一道詔書發到潼關,要求袁世凱即日出戰,征剿華夏軍。
袁世凱看到這份詔書嚇得面如土色,急忙對小德張說道:“張公公,求您啟稟太后,這潼關,只能固守,不能出戰,一旦出戰,後果難料,潼關一旦失守,則西安危如累卵。”
小德張聽罷冷笑一聲,“太后老佛爺的旨意,豈是我等能忤逆的。”一句話把袁世凱噎得一個字都說不出來,只能領兵出戰。
袁世凱雖然領兵出戰,不過卻留了個心眼,此時在潼關駐守的軍隊,是袁世凱按照西法訓練的軍隊,和當初他的新軍差不多,只不過當初那支新軍已經被華夏軍圍殲一空。
此時袁世凱手下的新軍有五萬多人,袁世凱只帶了三千人,大約是一個營的兵力(清軍編制中的營和華夏軍的不一樣,華夏軍的營只有五百餘人的兵力)。
袁世凱只帶三千人,就算被林飛全殲,也不必心疼,而且還讓慈禧太后看見,潼關只能固守,不能出兵迎戰。
袁世凱出兵的訊息很快到了華夏軍指揮部,華夏軍指揮部剛要部署兵力圍殲袁世凱所部,林飛突然發來訊息——不要殲滅袁世凱所部,讓他們贏。
原來林飛見到袁世凱只出動三千人馬,意識到袁世凱是想要儲存實力,故意不出動重兵,林飛索性就送袁世凱一場勝利,讓清廷的慈禧太后對袁世凱更加懷疑。
華夏軍於是把帳篷武器什麼的一扔,遠遠逃了,袁世凱不費吹灰之力,攻破了華夏軍的軍營一座,繳獲帳篷一百餘頂,子彈五十多箱,糧食無數。
袁世凱心中大喜,有了這場大勝,慈禧太后可算不會懷疑我了,於是興沖沖地向慈禧太后報功,沒想到報告奏摺一上去,翁同龢就再次諫言:“老佛爺,袁世凱此次獲勝,大有蹊蹺,那袁世凱只率領了三千兵馬,就把華夏軍一座軍營擊潰,繳獲帳篷一百多頂。”
“華夏軍的帳篷一座可以住十個人,一百多頂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