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紅色的龍火面前,我們打出的燈光,居然暗然失色,完全被這種紅彤彤的光亮,給壓了下去,好像我們的燈光全沒了電一樣,我命令將燈關掉,這長明燈除非,將其打碎,不然它是絕不會熄滅掉的,讓大家全都放下心來。
這具金棺的外形和制質,和盡尊公主的完全一樣,不同的是金槨上,雕刻的是藏漢雙文,並印著文成公主的生前雕像,在金棺的兩邊堆著一些名器。
這些名器,除了一些破破舊舊的黑色陶罐,就是一座巨大的青銅器,我們先被這件巨器所吸引,都向這件銅器靠近,從龍嘴中噴出紅彤彤的豔火,將這件銅器,照射的紅豔光亮,直刺眼睛,我們只好將這紅光用身體擋住,開啟我們的電燈,照著銅器向它仔細觀摩。
這是一頭巨大的銅牛,腹內鑄造時的泥子早已掏出,因為把泥子掏出來後,它才可以站立,這充分顯示了古人的聰明智慧。
直見這件銅器最為炫目就是一頭巨大的青銅奔牛,牛的身高約近一米八,身長二米,寬近一米。
第221章 :犛牛青銅巨器
這件千年前製作的銅奔犛牛的造型生動,鑄造精美,比例準確無誤,四肢動勢符合牛的動作習性,直讓我們歎為觀止。
奔牛正昂首嘶鳴,舉足騰躍,一隻蹄踏在一隻長著翅膀怪鳥的身上,怪鳥是一隻大蛤蟆的身體,長著鷹的腦袋,長著四隻鳥的翅膀。
從力學上分析,這牛為飛鳥找到了重心落點,造成穩定性,這種浪漫主義手法,烘托了犛牛矯健的英姿和風馳電掣的神情,給人以直觀的豐富的想象力和感染力,使其既有力的感覺,又有動的節奏,大金牙直贊這件巨器,真乃青銅藝術史上的奇葩。
巨牛形象矯健俊美,別具風姿,牛昂首嘶鳴,軀幹壯實而四肢,牛踏怪鳥像,粗壯修長,腿蹄輕捷,三足騰空、飛馳向前,一足踏著怪鳥。
一匹軀體龐大的犛牛,踏在一隻正疾馳的怪鳥背上,小怪鳥,吃驚地回過頭來觀望,表現了銅牛,凌空飛騰、奔跑疾速的雄姿。
青銅器鑄造的這種大膽的構思,以浪漫的手法,給人以驚心動魄之感,真令人叫絕,古代藝術家巧妙地用閃電般的剎那,將一頭凌雲飛馳、驍勇矯健的神牛表現得淋漓盡致,好似是寓意體現出藏民族,要奮發向上、豪邁進取的精神。
此青銅作品不僅構思巧妙,而且工藝十分的精湛;不僅重在傳神,而且造型寫實,按真實犛牛的標準尺度來衡量銅奔牛,幾乎無一處不合尺度,光看這牛的尺度形象,就不為是一件傑出的藝術品。
犛牛在西藏是運輸和通訊中,最為迅速有效的工具,更是生活中他們不可或缺的夥伴,併為他們提供不可多能的奶,所以藏人對犛牛的喜愛超過了以往的任何一個民族,並把犛牛看作是民族尊嚴、神聖的象徵。
因此犛牛隻有右後足,落在一隻展翼疾飛的怪鳥背上,犛牛粗壯圓渾的身軀顯示了它強大的力量,但其動作又是如此輕盈飄逸,又不缺厚重之感,以致於看到它,就讓觀看者似乎忘記了它只是透過一足,就將全身重量都放在了一隻小小的怪鳥身上。
它嘶鳴著,頭鬃、尾巴都迎風飄揚,充滿了“天牛行空”的驕傲;飛鳥似乎正回首而望,驚愕於同奔牛的不期而遇。這簡直就是“揚鞭只共鳥爭飛”詩句的真實再現!
這件青銅牛器,不論其神采的表現,抑或是鑄造工藝之高明均不必說了,更令人折服的還有其創作構思的絕妙。人所共知,塑造一頭健壯的牛形象,可能並不太難,然而要將一件靜物表現出它的動感,特別是要表現一頭神形兼備的神牛形象,這就不那麼容易了。
然而那些古代的無名藝術家們,卻能獨運匠心,大膽誇張地進行巧妙構思,讓牛的右後蹄踏上一隻凌空飛翔的飛鳥。
犛牛體型的每一部分都異常完美而勻稱,姿態動感強烈,同時也保持著精確的平衡,雕塑的重心顯然經過了極其周密的計算,穩穩地落在踏鳥的一隻足上。
作為具有三維空間的圓雕作品,能取得如此非凡的藝術效果,作者想象力之卓越、構思之新穎以及銅鑄工藝運用之巧妙,都令人驚歎不已。
此件青銅器,是藏代藝術家高度智慧、豐富想象,浪漫主義精神和高超藝術技巧的結晶,是古代雕塑藝術的稀世之寶同,但最大的可能是,他們吸取了漢唐青銅器的鑄造工藝。
才能造也如此完美的青銅神器,要不然憑剛建立不久的土藩,要完全以自己的能力,要造出這件青銅巨器,是難以想象的到的,可能是唐朝派專門工匠前來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