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龍教教主洪安通御下苛刻,動輒處以酷刑,而且他重用新進,對立過汗馬功勞的老弟兄趕盡殺絕,終於激起了民憤。其屬下的青龍使、白龍使等老弟兄發難,用毒藥將洪教主迷住。此時,神龍教所有的人都動彈不得,只有韋小寶一個人可以自由活動,也就成了唯一能夠決定局勢發展的關鍵人物,雙方都對韋小寶進行拉攏。
洪教主用組織內除教主之外的最高職位白龍使做交換,讓韋小寶站到自己這一方。叛亂一方擔心洪教主日後的殘酷報復,要韋小寶殺掉洪教主以永絕後患,給出的交換條件是讓韋小寶就任教主。
這顯然是一個非常有誘惑力的機會,但韋小寶為什麼要拒絕這個唾手而得的當“一把手”的機會呢?
我們知道,領導意味著責任。這個責任包括很多方面,其中之一就是要率領能力不一的下屬去完成組織的目標任務。我們也知道,組織中肯定會有許多能力出眾、性格強悍的下屬,就象神龍教中的五龍使、陸先生等人。這些人絕非平庸之輩,不會輕易服人。作為一把手,必須勇敢地負擔起責任,想方設法,讓這些桀驁不馴的下屬聽從指揮,服從大局。而如果要做到這一點,一把手必須有自己過硬的本領或特長。韋小寶很清楚自己的分量,以他的能力是絕對駕馭不了神龍教的這些“造反派”的,一旦自己幫助他們除掉了洪教主,即使他們兌現諾言,讓自己擔任教主,也只不過是個傀儡。如果自己稍有不滿,立即就會成為他們的刀下之鬼。
也就是說,韋小寶認識到自身能力不足,負擔不起順利並有成效地領導這些下屬的責任,所以他非常明智地放棄了這個看起來很美的機會。
韋小寶的第二次機會是擔任天地會的總舵主。
當時,天地會的總舵主(也即韋小寶的師父)陳近南遇害後,天地會群龍無主,天地會下轄的十堂兄弟商議推舉總舵主。韋小寶掌管下的青木堂兄弟準備推舉韋小寶。但韋小寶早已打定主意,說:“總舵主我是決計做不來的。”
話是這樣說,但韋小寶內心真實的想法卻不是“做得來、做不來”的問題,如果韋小寶真的有意當總舵主,他根本用不著推舉。他是陳近南的嫡傳弟子,也是唯一在世的弟子,在陳近南遇害之際,又是唯一在場的天地會成員。只要韋小寶捏造一番遺命,憑藉陳近南的餘威,他立即就可以成為下一任總舵主的人選。
那韋小寶為什麼這一次還是不當“一把手”呢?
韋小寶不能不考慮到,如果出任天地會的總舵主,勢必要承擔起反清復明的重任。這就是以康熙為直接對手。韋小寶不願和康熙直接對抗,並不是因為他把康熙當成朋友,而是因為康熙實在太強大了。康熙以小小年紀,剷除鰲拜,開始親政,一步一步平定三藩、收復臺灣,擊敗老毛子。在這個過程中,康熙的個人能力也在不斷增強。天地會的施展空間已經越來越小了。當一個組織前景黯淡的時候,如果確實有力挽狂瀾的能力,足以承擔重整河山的重任,那麼出任“一把手”也是無可非議的。但韋小寶知道自己的分量,是絕對無法和康熙相抗衡的。試想以精明強幹的陳近南,苦心孤詣經營了數十年都沒有動了康熙的一根毫毛,更何況是不學無術的韋小寶呢?
六問韋小寶(2)
所以,韋小寶再一次明智地拒絕了“一把手”的誘惑。
韋小寶的第三次當“一把手”的機會更加誘人。
顧炎武、呂留良、查繼佐等當世大儒極力勸說韋小寶當皇帝。這等於是取代康熙,掌管天下的“一把手”了。
韋小寶大吃一驚,但這幾位“高參”的話語也十分具有說服力。
查繼佐仔細分析了韋小寶當皇帝的可行性,說:“我們幾人計議了幾個月,都覺大明氣數已盡,天下百姓已不歸心於前明。實在是前明的歷朝皇帝把百姓害得太苦,人人思之痛恨。可是韃子佔了我們漢家江山,要天下漢人雉頭結辮,改服夷狄衣冠,這口氣總是咽不下去。韋香主手綰兵符,又得韃子皇帝信任,只要高舉義旗,自立為帝,天下百姓一定望風隨從。”
查繼佐還進一步用簡單的數字對比來強化這種可行性:“我們漢人比滿人多出百倍,一百人打他一個,哪有不勝之理?當日吳三桂起事,只因他是斷送大明江山的大漢奸,天下漢人個個對他切齒痛恨,這才不能成功。韋香主天與人歸,最近平了羅剎,為中國立下不世奇功,聲望之隆,如日中天。只要韋香主一點頭,我們便去聯絡江湖好漢,共圖大事。”
而呂留良則搬出歷史上成功從大流氓轉型為皇帝的劉邦作為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