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子、夫妻、兄妹、朋友、仇怨、陌生人,都可以。
雙方之間。只要任何一方面存在差異,就可能導致一定程度的上下位差,然後一方成為“上位者”。而另一方則是自然的“下位者”。
通常來說,下位者對於上位者,是有不同程度的趨附的。
程度輕的,叫“好、頂、贊”,就是你的意見我總是支援,程度一般的,叫附和。程度稍重的,叫巴結、逢迎,程度再重的。叫依附,程度再再重的,就叫奴顏婢膝什麼的了。
就算是完全陌生的兩個人之間,一旦一方在心中把自己自我定位為“下位者”。那麼其對於“上位者”。就會不由自主地拘謹起來,許多時候,也會不由自主地表現出趨附來。
方天前世時曾經有一段時間對此是有所奇怪的。
因為若雙方生活有所交集,那趨附是正常的。但很多時候,明明是雙方以後不可能或者不大可能有所交集,你這麼“討好人家”,能得到什麼好處?
答案是,什麼好處都沒有。
那麼出現這種情況的原因。只能是生命本能性的趨利避害了。
換言之,這是原則問題。而不是實際得到多少好處或受到多大損害的問題。——這也是許多明白此理的“上位者”,什麼都不用付出,或者只是付出微不足道的一點點,就可以把“下位者”指揮得團團轉的原因。
下位者對於上位者通常是這樣。
那麼上位者對於下位者呢?
情況稍微複雜一些。
因為可供選擇的路線比較多,可以是凌駕,可以是親和,也可以是漠然。——尤其是漠然,這種情況最容易出現。
乍看起來漠然似乎比凌駕要好點,因為漠然不過就是漠不關心麼,而凌駕則是鄙視、欺負,甚至於是欺辱、迫害。
但是漠然的本質,其實是不把自己與對方放到一個平臺上來作比較,更直接點說,是不把自己與對方看成是同類。
一個人欺負另一個人,這是凌駕。
一個人看到了家裡一角沾了糖什麼的爬滿了螞蟻,然後把一碗熱水倒上去,把所有的螞蟻都燙死,這就叫漠然。
當一個人因為沒有什麼親近的人而對整個世界都漠然的時候……
前世的神話傳說中,所謂的神之滅世,差不多也就是這樣的情況了。因為漠不關心,所以翻掌之間覆滅整個世界也無所謂。
好在這只是神話,只是傳說。
不論是前世,還是此世,現實中,肯定會有很多人有類似的想法,惟一的區別僅僅在於,他們沒有能力。
方天初步感受到的下一步的“迷霧期”,說來玄乎,其實說白了,就是以什麼樣的原則、立場、態度,來面對外界的問題。這外界,包括人,也包括其它生靈,或者更大範圍的整個天地。
“身懷利器,殺心自起。”前世,李鴻章這般說道。
不論這位閣下在後人中的評價是正面還是反面,但作為一個手握力量者,說出這話,顯然是有切身感受的。
生命的本能就是舒展,這種舒展,在處於弱勢時,表現為反抗、倔強,在處於強勢時,表現出來的就會是粗暴與碾壓了,外界稍有拂逆,即一掌拍過去……
人們一般時候欣賞反抗,理解倔強,但討厭粗暴,憎恨碾壓,這或許是因為大多數人,都不同程度地在某些方面處於弱勢吧。
但其實,這兩種情況,本質上是一樣的。
換言之,強勢的人,欣賞直接(粗暴),贊同殺伐果斷(碾壓,一刀切),討厭優柔寡斷(聽取多方意見),鄙視拖泥帶水(權衡各方利益)。
而基本上,處於立體環境中的人,是弱勢與強勢的複合體。一個人,總是在某些人面前強勢,又在某些人面前弱勢,在某些環境下強勢,又在某些環境下弱勢。
單純地始終總是強勢或弱勢的人,是很少見的,多數情況下,總是變來變去。
所以許多時候,會自相矛盾。
隨便舉個栗子,就比如明明覺得自己是個好人,但是,“知道你過得不好,所以我就安心了。”——會這麼想,你真覺得自己是個好人?
還真會。
這裡面。並無虛假。
真實的情況要比這複雜得多,一個人的總的“意識”,其實是許多矛盾的集合體。此時這個想法佔據主體。稍過段時間,或許只是轉過身,想法就變了,甚至是變得與之前截然相反了……
對於這樣的情況,普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