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條,是從1993年下半年開始,整頓金融秩序,實行適度從緊的財政和貨幣政策,有效地抑制了貨幣過量投放和固定資產投資過度膨脹的情況。與1993年相比,1996年的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率從61。8%下降到18。2%,廣義貨幣供應量M2增長率從37。3%下降到25。3%,從而保證了宏觀經濟的基本平衡。
第三條,是從1994年開始,我們果斷而不失時機地對財政、稅收、金融、外貿等體制,進行了根本性的改革。實行了以增值稅為基礎的稅制改革和中央、地方分開的“分稅制”,保證了財政收入連年大幅度增加,赤字逐年減少。中央銀行監督的加強和政策性銀行的成立,使商業銀行的經營管理有所改善。匯率改革和投資環境的改善,促使外貿出口增加,外商直接投資激增,1994到1996年3年累計吸收外資1000多億美元,相當於1994年以前10多年總和的兩倍。外匯儲備大量增加,從1993年年終的180億美元增加到今年9月15日的1316億美元。引導企業面向市場生產,調整產品結構,使商品逐步從賣方市場過渡到買方市場,現在市場上多數商品供求基本平衡或者供過於求,這就為穩定物價奠定了物質基礎。
有一些外國朋友關心,中國現在經濟發展的好形勢能不能持久,會不會出現新的通貨膨脹?我看不會。因為透過3年的實踐,我們已經找到了防範和解決通貨膨脹的辦法,只要堅持這些行之有效的辦法,這種好的經濟形勢就可以得到鞏固,並且長期地保持下去。
剛剛閉幕的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對中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跨世紀的發展,作出了全面部署。按照我們的設想,本世紀最後幾年,中國經濟預計平均每年增長8%,從現在的實際情況看還可能會更高一些;下個世紀的頭10年將保持7%的增長速度。這些都跟世界銀行在《 2020年中國的發展 》中的預測,極為相似。我們面前有很多困難,但也有很多有利的條件,特別是我們已經找到了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逐步實現現代化的正確道路,這就是鄧小平開闢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在以江澤民主席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達到。
近20年來,中國經濟發展之所以能夠取得顯著成就,根本原因在於實行改革開放。改革開放給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強大的生機與活力。改革開放是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深得全國人民的擁護,已經走上了不可逆轉之路。中國實行改革開放的政策是不會改變的。
當前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重點是國有企業改革。江澤民主席在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做了深刻而全面的闡述,有了新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實行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的基本方針,非公有制經濟有了較快的發展,在國民經濟中所佔比重逐漸提高,但這並沒有影響公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主體地位。公有制經濟不僅包括國有企業和集體企業,還包括混合所有制經濟,例如股份制企業中的國有成分和集體成分。國有經濟為主導,主要體現在對國民經濟的控制力上,而不簡單地在於一定要達到一個多大比重。理論上的這個新的突破,必將使企業改革在一些重大的方面得到突破性進展。第66節:在香港“21世紀中國經濟發展高階研討會”上的演講和答問(2)
當前,中國確實有一部分國有企業效益不好,面臨比較大的困難。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企業機制方面的原因,也有歷史遺留的困難。一是多年來行政干預造成的重複建設使產品供過於求,因此國有
企業無法滿負荷生產;二是建設專案盲目貪大求全而又缺乏資金,因此迫使銀行過量地發行貨幣、發放貸款,企業債務沉重;三是社會就業壓力大,地方政府往往迫使企業過量地招收職工,造成了“一個人的飯三個人來吃”的局面。經過多年來的改革實踐,我們已經形成了關於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思路以及一系列對症下藥的辦法。當前迫切需要改革和建立新的政企分開的投資體制,改革和完善現代化的金融體系,需要建立和完善一整套社會保障體系。我們將進一步地加大這三項改革的力度,爭取用3年左右的時間,使大多數國有大中型虧損企業走出困境。
在中國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改革國有企業體制的過程中間,金融體制改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最近幾年,中國金融體制改革邁出了重大步伐。我們強化了中央銀行職能,實行了政策性金融和商業性金融的分離,發展證券、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