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製的祭服
中國天子有特製的祭服,專門為他在獻祭時使用,這些聖潔的服飾只有在祭祀上天時才穿上43。 《禮記/禮器》及《禮記/郊特牲》都有君主在祭祀時穿戴的描述45 聖經:“你要給你哥哥亞倫做聖衣為榮耀,為華美。又要吩咐一切心中有智慧的,就是我用智慧的靈所充滿的,給亞倫做衣服,使他分別為聖,可以給我供祭司的職分了”(出埃及記28:2…3)
祭祀的歌舞
皇家祭祀多半配有歌舞,舞名可能根據祭祀的季節而定。《禮記》提及象舞(文王之舞),以及在祭天時表演武王伐紂成功的大武之舞,其時大致是公元前1110年。46
以色列人也作詩跳舞來紀念他們的得勝,和武王一樣,也承認是天上的主賜他們勝利:“亞倫的姐姐女先知米利暗,手裡拿著鼓,眾婦女也跟她出去拿鼓跳舞。米利暗應聲說:‘你們要歌頌耶和華,因他大大戰勝,將馬和騎馬的投在海中。’”(出埃及記15:1,20…21)聖經還記載了與武王同時代的大衛“作詩道:“願他們跳舞讚美他的名,擊鼓、彈琴歌頌他(耶和華神)”(詩篇149:3; 150:4);撒母耳記下6:14)。
何為道
根據老子在《道德經》中關於“道”的論述,“道”是造化養育者,超越者;生命者;公義者;拯救者;並化身為聖人;與道同位;乃天人中介;拯救世人;謙卑虛己;極其獨特。這些都與《聖經》相符。 。 想看書來
萬約之源 契盟之祖
萬約之源 契盟始祖
總則血盟
人類一源論對本書的觀點是支援的,既然世界各地民族原為同一起源,那麼中華先祖與以色列先祖最初亦必同屬一民,因而上古中華文化與以色列文明存在諸多相同之處亦屬情理之中。以下將從盟約、習俗等方面進一步論證中華文明與以色列文明原為同一文明,並結合世界各民族在盟約等習俗的相同之處闡明此一觀點。
無論古今中處皆有盟約的習俗,此為眾所周知,本章將要論述的是盟約在各民族中不為人知的相同之處,即使在最原始的非洲、南美部落的盟約亦是如此。這或許說明世界各族雖天各一方、歷經歲月,卻仍然儲存了不少共同的遺風古俗。透過對古今中外盟約的分析,我們或能找到盟約最初本義所本及來源,也可推測最早可能的盟約可能來自宗教祭祀活動。
無論中外,最初正式的盟約都必見血,可稱血盟,中國亦有“歃血為盟”的說法。本章即以全球各地血盟為主要討論物件。
世界各處血盟與獻祭的史實
崔倫保在名著《血盟》一書中,記錄世界各大洲:亞洲、非洲、歐洲、美洲,以及海島地區,和世界各大人種:高加索人、蒙古人、非洲人、馬來人,以及美洲土著當中,均存有訂立血盟的儀式。這個事實指出,他們雖然方式有所差別,但共有同一的出處103。這些相關的知識也可能是洪水後經由人類始祖挪亞,傳授給人類早期的先祖而來,並經由他們衍生出不同程度的腐化與參雜。然而不論來源為何,全世界各處訂立血盟、獻血祭的事實,均有可靠文獻的證實。
為了幫助讀者更深捕捉血盟深層的含義,現在依次例舉中國、以色列以及世界各處其他文明的結盟儀式來相互比較,將幫助我們深刻了解血盟,以窺其堂奧。雖然訂立盟約的細節因地而異,但卻具有基本共同的原則,例如以神明為證及背約後果(詛咒),崔倫保從研究中還指指出各處的血盟均有以下共同點。
訂立血盟的四個目的
1在敵對雙方之間達成和平
2聯合軍隊作戰與防衛
3保護弱小的一方
4鞏固堅強的友誼
訂立血盟的過程
1流完美祭牲的血
2宣福禍誓
3互贈禮物
4賜贈立約記號(新名稱)
5共用盟約餐
至於血盟的目的,讀者諸君皆有知悉,此不贅述,下文主要討論血盟與神明的關係、背約後果(詛咒)及過程、儀式。
(一)相信神的鑑察及對背約詛咒的恐懼
在人類歷史中,全世界各地各人種訂立的血盟,一向被認為是最親密、最神聖,且最不可解除的約定70。設立它們目的,是確保立約雙方的關係永不改變。血盟具有的力量,一部分來自人們相信神靈世界(至終為上帝)在監視立約的過程,要參與人忠於所立的誓約71。人們普遍認為誰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