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妨。”趙士楨擺擺手,神情淡然地道:“朝中的那些大人們是不會把奇技淫巧看在眼裡的,你這話也就私下說說就算了,別給我招怨。”
“看來趙兄早就有心理準備啊。”
“廢話,從小因為我喜歡動手做東西,學那些雜學,捱了家裡多少揍?還好咱書畫雙絕,自己走對了路子,也當了官,不然家裡誰瞧得起咱?”
想不到趙士楨也是滿腹辛酸淚,在中國搞雜學和搞技術的真是沒有好下場啊,其實不要說趙士楨,就連後來的徐光啟,位於禮部尚書大學士,這麼高的地位,儒學成就也是十分高絕,但就因為和泰西洋和尚走的近,還翻譯多本泰西著作,自己在物理和幾何上也有成就,還精通鑄炮雜學,天文,還懂農學,這樣的一個學識水平很高的大人物,結果被士林諷刺,說是其一生成就,無非就是一個“雜”字,也就是說,學術不純。
惟功皺眉:儒家的這種排它性和獨尊的思維方式,真是叫人覺得頭疼!
但趙士楨的成就真的是叫人敬服,無比欽佩。
“咱們不說這些煞風景的,老趙,這玩意試過沒有?”
“當然,兩輛都試過。”
談到自己的專業,趙士楨就變成另外一個人,立刻變的神采奕奕起來。
兩輛車,一輛稍大一些,一輛稍小一些,大的是隻留前輪上的座位,可以最多擠下三個瘦子,正常就是一到兩人,車伕和助手,然後就是斜坡式的車斗,沒有座位什麼的,就是純粹拉貨,四邊的邊廂打造的十分結實,隱隱還有點流線型的感覺,後輪加了鋼圈,看起來十分結實,在車輪和車廂之間,似乎加了一些皮墊之類的東西,趙士楨在一邊道:“這是減震,你說的那個什麼彈簧,現在肯定做不出來,先用這個將就吧。”
第151章 跨越
惟功最為關注的,還是那個轉向軸。
安裝在馬車前端,連線車轅馬身和車身的這玩意,可以控制馬匹轉身,縮小車輪轉向的半徑……現在大明的雙輪馬車都是沒有轉向軸的,也就是說,轉彎全部是硬轉向,整個車身和馬匹一起轉向,需要的半徑極大,如果車身過重的話,根本就轉不過來,這就是影響雙輪馬車承載量的極要緊的原因之一。
而眼前的貨運馬車卻不是如此,後輪高大,前輪稍小,重心平衡,在轉向軸的帶動下,可以很輕鬆的跑動和轉彎,道路透過能力反而是比較小一些的兩輪馬車要強得多了……整個馬車的做工,設計,用料,都是十分考究,看到這樣的情形,惟功心中也是十分的欣慰。
他是和張居正打過包票,而且現在已經聯絡了大量的糧商開始購買糧食了,要是馬車弄不好的話,自己就成了笑柄了。
“運力試驗的結果如何?”
“回東主,我們已經試過了。”崇文門店的留守人員喜滋滋地回道:“現在造出了三輛貨車,我們已經試驗過了,每車最高可承載四千斤左右,再高就可能出事,當然這四千斤也是在道路條件極佳的情形下試出來的,我們是從京師到潞河驛,這一段路因為十分緊要,經常維護,所以我等的建議是每車裝三千六百到三千八百斤,以一石一百二十斤算,正好是一車三十石糧,還可以裝上車伕和助手加上馬匹的豆料。”
“你們試驗是用的幾匹馬?”
“兩匹。”
“試過四匹沒有?”
“這……倒沒有。”
眾人面面相覷,有點跟不上惟功的思路,兩匹挽馬或是健騾,價格在六兩到八兩左右,如果是用四匹拉,畜生的壓力是小很多,但開銷不是成倍增加了嗎?
惟功自己很清楚,他小時候坐過騾車和驢車……當然是後世的,在有橡膠輪胎的情況下,一頭大毛驢拉的驢車就能裝兩千斤以上的貨物,而且車伕加幾個乘客可以坐在車上,揮揮鞭子,驢車仍然能小跑行進,當然,路途不能太遠,拉人不能太多,加幾個小孩是可以的,再多就不成了。
眼前這馬車,雖然儘可能的做到了這個時代的頂尖水平,但在制動,減震等諸多系統上,比起後世還是差距很大的,雙馬拉車,看似已經有足夠的動力,但如果想做到驚世駭俗,成為一出手就悚動人心的事物,就需要加倍的投入。
再者說,挽馬和健騾價不高,德勝門附近的騾馬市場一次買千多匹都不費事,在這上頭投入資金,還是很值得的!
這等事,就不必和下屬們解釋的太清楚了,惟功只是對趙士楨道:“還要辛苦你一下,改進一下挽具,我們的這種貨運大車,用四馬或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