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不過朝廷封鎖我們順天府在先,我們沒有活路才出此下策。”萬磊還是用平淡的語氣說著。
“好一個出此下策,你們賣什麼不行,為何專賣鹽鐵茶等違禁之物?!”
“順天府沒有別的特產,只能產鐵和鹽,而蒙古人也只要這些東西,不賣這些我們賣什麼,難道賣人口?”
“私賣鹽茶還可暫且不輪,就是不能賣鐵!賣給韃靼鐵器,無異於自掘墳墓!”
“不見得吧,蒙古人就算沒有鐵器,也照樣能入冦。再說了,我們賣的是鐵鍋,不是刀劍,他們拿了去,也只能當鍋用。”
“把鍋砸了就能用來煅造兵器!”
“這個公爺您只管放心,在下保證那些鐵鍋只能當鍋人,絕對造不了兵器。”
“你憑什麼保證?!”
“這些鐵是在下煉的,裡面會加上其他料,以蒙古人的技術,想用來回火造兵器,只怕比用鐵礦重鍊鐵還難。如果公爺您不信,在下日後會送一個樣品過來,您一看就知。”
第108章 化被動為主動
攘外必先安內的道理,徐輝祖還是懂的,也有意於向北元示好,先把北元穩住,好集中力量對付燕叛軍。然而,他又不好開這個口,因為坐鎮朝廷的是一幫書生文臣,他們只會意氣用事,誰敢提議跟北元議和,無異於找罵。
別看這些書生打仗治軍不行,彈劾罵人卻是行家裡手,而且一向膽大妄為,惹急了他們就連皇帝都敢罵,徐大公爺雖然身份顯赫,卻還沒有進化到棉花的境界,沒有不怕彈的屬性加成。
另外,中原百姓跟蒙古之間的仇恨可以用仇深似海來形容,不管是官也好民也好兵也好,言論口徑都是統一的,就是巴不得把韃子趕盡殺絕,一報百年前的血海深仇。開互市做買賣?門也沒有!老子就算是把茶葉拿去洗腳,也不賣給韃子喝!
如此的輿論環境下,徐輝祖可不像“無法無天”的萬磊,敢冒此天下之大不諱。另外,他老爹是把元朝趕出中原的頭號功臣,他去跟北元談和,只怕會勢得其反,談和沒談成反倒會宣戰。
然而,北邊的局勢又不容樂觀,由於去年連連戰敗,朝廷不但丟了四十多萬軍隊,還丟了無數物資,最後還把遼東給丟了,可以說,明朝數十年之積累盡毀於此,實在是折騰不起了。
現在北邊長城沿線,只有四十多萬駐軍,看起來好像很多,其實大部分是新從內地徵調來的,這些新兵蛋子不習戰爭,當炮灰都嫌嫩。而長城以北卻有四個強橫的勢力,瓦剌地處西域,不在徐輝祖的防區內,可以暫時不考慮。朵顏三衛與佔據遼東的燕軍沆瀣一氣,不必說,是朝廷的死敵,唯一可以爭取的就是北元了。
可是,怎麼才能爭取到北元呢?徐輝祖頭疼的就是這個。按說,北元與明朝早就勢成水火了,因為就是明朝把元朝趕出中原回到老家放羊的,這還不算,明朝還接連組織了數次北伐,把北元往死裡打。現在明朝“有難”,北元不磨刀霍霍才怪。
正當徐輝祖無計可施之際,突然聽北平的密探來報,說北平軍方面已經跟北元私底下接過了頭,不但議和成功,還談妥了開互市的事宜,他頓覺喜憂參半。喜的是透過順天府這個“中介”,有可能跟北元達成暫時的和議;憂的是如果北元只認順天府,而不認明朝,跟順天府買了兵器物資,一轉身就向大明發起進攻,那就大大不妙了。
帶著這一份深深的憂慮,徐輝祖才火急火燎地趕到永平府“前線”,整肅軍隊的同時,還要弄明白順天府和北元勾搭在一起這是想幹什麼,私底下有沒有什麼見不得人的協定。為此,他才用起了激將法,激萬磊來永平府跟他會面。
本來,徐輝祖也沒指望萬磊真的來,不過萬磊不只是來了,還隻身前來,並帶了很多奪理的“強詞”,把他氣得夠嗆。如此一來,他反倒是安心了,因為他已看出,萬磊暫時沒有造反的打算,跟北元議和開互市不過是花錢買和平,不然也不會強詞辯解,直接埋頭準備造反就是了。
即便如此,徐輝祖還是沒有放心,因為他打聽到了,順天府與北元的互市貿易中,鐵器被作為大宗貨物,順天府有資敵兵器的嫌疑,徐輝祖甚至還有點懷疑:萬磊此來是不是來賣**燙的,表面上說不想造反,暗地裡卻積極籌備。
徐輝祖這種種顧慮,萬磊又何嘗沒料到,與北元互市的利與弊,他早就估摸清楚了,他也知道朝廷短期內不可能跟北元開戰,但是礙於面子不好跟公開向北元伸出橄欖枝,所以就乾耗著。
在這種時候,順天府敢於捅破這層膜,積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