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69部分

“那還快點去叫上那些個懶鬼?”萬磊說著,快步往實驗室而去。

這一次試炮,不只是要實驗新鑄的鐵火炮的效能,也是要實驗新制無煙火藥的威力。無煙火藥,想比於燃燒後發黑煙的黑火藥而言,它燃燒後沒有殘渣,不發生煙霧或者只發生少量煙霧。

相比於明朝常用的黑火藥,無煙火藥燃燒更充分更迅猛,可增加彈丸的射程和提高彈道平直性和射擊精度,完全可以取代黑火藥作為火槍與火炮的發射藥,就是製取不易。同時,對火炮炮膛的質量要求更高,畢竟它的爆炸力比傳統的黑火藥要強很多。

無煙火藥,主要成分就是硝化纖維,直白的來說,就是用硝酸硝化過的棉花。將這些硝化纖維溶解在酒精和乙醚中,加入適量的穩定劑,做成膠狀物,再壓片切條幹燥硬化,就能製成相對安全的無煙火藥。工藝不算太複雜,難就難在硝酸的製取,所以還是無法量產,只能制一些出來實驗用。

其實,火藥按用途,還可分為發射藥,彈體藥和爆破藥等,每一種都有特定的用途,也有特定的配比,不能一概而輪。比如火炮用到的發射藥,就有特定的用量和質量要求,爆發力太猛,就會炸鏜:爆發力不足,又會影響射程,所以要用多次實驗來確定火藥的配比和用量。

試炮點在西城樓上,十幾門大小不一的火炮被安上炮架,對準了城外的空地,空地上每五十米就立一面小旗,方便用以目測射程,城下又有幾位哨兵負責測量各項數值,城頭上還有數十位北平城原來的炮手,在炮兵總領劉文秀的帶領下,參與試炮實驗。

這些大小不一的火炮雖然是新鑄的,不過款式與明軍裝備的火炮同一樣式,都是前裝炮,全稱應該叫滑膛前裝炮,炮管內沒有膛線,彈藥從炮口裝填。因滑膛炮的炮彈與炮膛彌合不嚴,火藥燃氣外瀉,火藥推力減小,射程較近。

而且前裝炮還有一個弊端,就是每發完一炮,就必須經過灌水澆滅底火,擦乾了才能裝藥填彈,就算是數名最熟練的炮手相互配合,最少也要一分鐘才能完成這一整套作業,所以射速慢。這種大炮放在城頭用以威懾還可以,拉出去打野戰很可能會悲摧。

當然,要想在野戰中用炮也不是沒可能,那就是將炮小型化,做成方便攜帶的小馬炮。出戰時拉上幾百門,臨戰前架上幾大排,一排一排地放。趁敵軍被連續幾輪炮火打亂了陣型之機,已方的騎兵一擁而上,趁他病要他命。騎兵突擊之後,火炮部隊在火槍兵刀盾兵等步隊的保護下隨後推進,以鞏固戰場。

這就是炮騎結合戰術,概括起來就三點:先是用炮轟,接著是騎兵衝,最後步兵上,別小看這種戰術,只要炮騎配合得好,是可以剋制蒙古騎兵的。而後世一個矮子,就是靠這種戰法橫掃毆羅巴並登上皇位的。

這個戰法要想真正實用,還得要火炮的射程夠遠。其實在戰場上,炮火的危懾作用大於實際,要想對付機動性特別強的騎兵,特別是以強弓為主要殺傷力的蒙古騎射部隊,火炮的射程最少也要在三百米以上,因為蒙古人用的強弓的射程就是三百米左右,如果火炮射程不夠,戰場上的炮兵只有一個作用,那就是拖己方騎兵的後腿,最後連累全軍被蒙古騎射隊一通亂射成刺蝟。

由於這些新鑄的火炮還是剛剛開封,第一次使用,萬磊也不敢玩過火,所以讓炮手填上一般的黑火藥,先放幾炮看會不會炸膛,確認它們的效能之後,再慢慢地加放無煙火藥,以保證安全。

“轟!”

一聲巨響從最大的一門火炮中傳來,數以十計的小鉛彈被擊飛出去,轉眼間就重重地擊到城外的空地上,炸出一個大坑,塵土亂飛,看起來效果還不錯,站在萬磊身旁的眾小道們見了,都覺得非常滿意。

“四百二十米,爆炸直徑兩米。”很快,城下的哨兵就把資料包了上來。

“還是不太行啊。”萬磊搖搖頭,在高達十幾米的炮位上才能擊發出四百來米,如果架到平地上,最多就是三百來米的射程,這個射程是不夠的。

“先生,要不要加大火藥用量?”劉文秀問道。

“不用了,先按這個彈藥比進行填裝,把剩下的新炮都試上一遍。對了,用城頭上的老炮也試上一遍,得出資料好進行對比研究。”

“屬下明白。”

炮手又是一陣忙碌,接著炮聲就開始響個不停,好在萬磊已經張貼出佈告,說今天只是試炮,不是有戰事,不然城內的百姓非被嚇到不可。

一輪炮擊過後,萬磊就拿到了第一組資料,而從總體而言,新鑄的火炮與老火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