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36部分

接著蒂同費畢和維納斯走回她們的“閨房”,於蘇斯把奧莫鎖在“綠箱子”底下的鐵鏈子上,格溫普蘭就去照料馬,像荷馬詩裡的主人公或者查理曼大帝的武士一樣,這個戀人變成了馬伕。到了半夜,大家都睡著了,只有狼例外,它想起了自己的責任,不時睜開一隻眼睛。

第二天早晨他們又聚在一起,一同進早餐,吃的無非是火腿和茶。英國從一六七八年起就開始喝茶了。後來,蒂照西班牙的習慣(這是於蘇斯的勸告,因為他認為她身體太弱了)睡幾個鐘頭。這當兒,格溫普蘭和於蘇斯便去做一些流浪生活所需要的內外的雜務事。

除非在沒有行人的路上,或者沒有人跡的地方,格溫普蘭很少在“綠箱子”外面溜達。在城市裡,他只在夜裡出來,頭上戴一頂帽邊搭拉下來的帽子,避免在街上使用他的笑容。

他的臉只在戲臺上給人看到。

再說,“綠箱子”很少到城市裡去。格溫普蘭活到二十四歲,除了森堡以外,還沒有見過更大的城市。可是他的名氣卻越來越響了。它越過了下流社會,傳到上層去了。那些喜歡市集上的希罕景物和專愛追新獵奇的人,都知道在什麼地方有一個長著一張怪臉的人,知道他過的是一種流浪生活,一會兒在這兒,一會兒在那兒。他們在談論他,找他,常常問:“這個人在哪兒?”“笑面人”顯然出了名。連《被征服的混沌》也跟著沾了不少光。

所以有一天,於蘇斯說:

“我們應該到倫敦會。”

第三卷 裂痕開始

第一章 泰德克斯特客店

當時倫敦只有一座橋——倫敦橋,橋上還有幾所房子。這座橋把倫敦同薩斯瓦克連在一起,這是一個用泰晤士河裡的堅實的石子鋪街道的郊區,像倫敦市一樣,到處都是一條條擠在一起的小衚衕,許多大房子、住宅和木屋雜亂的換在一起,這是一個火災很容易蔓延的地方。一六六六年①就證明了這一點。

①指一六六六年倫敦的火災。

薩斯瓦克那時讀作“薩得立克”,跟現在的讀音“薩沙屋克”很相近。最好的英文發音是不要讀母音。所以掃桑波頓(Southampton)讀作了“斯達波恩特恩”(Stpntn)。

當時的茶坦姆讀作Je t'aime①。

①法文:我愛你。

那時的薩斯瓦克跟現在的薩斯瓦克比起來,就跟伏西臘①跟馬賽相比一樣。它從前是一個村莊,現在是一座城市。儘管如此,當時那兒倒是一個船隻集中的熱鬧地方。泰晤士河岸上有一道長長的、高大的古牆,上面掛了鐵環,許多內河的船隻都在那兒繫纜。這座牆叫作文弗羅克牆,或者艾弗羅克石壁。在撒克遜時代,約克王朝叫作文弗羅克王朝。相傳有一個艾弗羅克公爵淹死在這道石牆腳下。這裡的河水深得確是可以淹死公爵。即使是在落潮的時候,還有六(口尋)多深。這個適宜拋錨的地方,吸引了海洋船隻,一隻荷蘭商船“伏格拉特號”經常在艾弗羅克石壁拋錨。“伏格拉特號”在倫敦和鹿特丹之間每星期往返一次。其他的商船一天往外開兩次,不是到載特福,格林威治,就是到格累甫森德;它們隨著落潮下去,潮漲回來。雖然倫敦離格累甫森德不過二十海里,卻要六個鐘頭才可以到達。

①巴黎附近的一個地方,現已併入巴黎市。

“伏格拉特號”那種式樣的船隻現在已經沒有了,只有在海軍博物館裡還可以看到。這條商船好像中國帆船。那時候法國總是模仿希臘,而荷蘭卻總是模仿中國。“伏格拉特號”有兩根桅杆,船殼沉重,擋水板是垂直隔開的,中間有一個很深的船艙,前後兩個平甲板。跟現代旋迴炮艦一樣,光禿禿的,它的好處在於碰到惡劣的氣候,可以減少波浪的力量,壞處是船員容易被波浪衝到海里去,因為沒有舷牆,一點沒有辦法阻止船員掉到海里去。結果因為常常發生墮海喪命的事情,所以這種式樣的船後來就被淘汰了。“伏格拉特號”直放荷蘭,中途不在格累甫森德停船。

沿著艾弗羅克石壁底下是一條磚石建築的斜堤脊,不論是漲潮或者落潮,系在牆上的船隻都可以從這兒上岸。離不了多遠,石牆上就有一個缺口,缺口的地方鑿成石級。這就是薩斯瓦克的南端。石壁上的另外一邊有一道高堤,過路的人可以跟站在一道欄杆跟前似的,把胳膊肘靠在艾弗羅克石壁上,俯瞰泰晤士河。河對岸是倫敦的邊緣,當時不過是一片田野。

在艾弗羅克石壁的上游,泰晤士河轉彎的地方,差不多就在聖詹姆士宮對面,朗培士大廈後面,離開當時叫作“福克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