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秦無衣
申明:本書由霸氣 書庫 (。。)自網路收集整理製作;僅供預覽交流學習使用;版權歸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歡;請支援訂閱購買正版。
1 迎風樓
周家莊村落的佈局,依山傍水,莊旁邊是兩條清澈的小山溪,迤邐繞莊而過,而後在周家宅第前不遠處,匯合成一道大溪流,向東拐去.莊子的背後,則是百丈高的大山岩,莊子四周竹林密佈,竹海青巖,相映成趣.
周家是戴雲山下盤雲縣的望族,明初洪武年間便在此落戶.周家莊的前面有上百頃田地,因為水好,土質肥沃,因此年年都是好收成.周家莊只有上百戶人家,莊主周太公,年近七十,為人慈善,與莊戶們相與為鄰,德行眾口皆碑.周家頗為殷實,那些莊戶們也得溫飽,相安無事.周家僱用了幾十個佃戶,大家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都是本份人.
年年秋去冬來,幾百個人的小山莊,日子過得紅紅火火的.
這是崇禎時候的事了.
周太公名獻,字子恭.萬曆三十一年進士,後來官至蘇州知府,浙江巡撫,吏部尚書.晚年辭官歸家後,自號"節閒",人稱節公,遠近數百里的縉紳文人,都看重他的名望.
太公身下有三男二女,大兒子周修涵,系原配夫人黃氏嫡出,崇禎元年進士,如今官拜禮部員外郎.大女兒周莘,也是黃氏所出,黃氏生出他後不久就去世了,如今嫁與嘉定大戶葉家.二兒子周修洛,崇禎七年進士出身,現如今官任川中綿陽府通判.
三兒子周修流與二女兒周菊都是周太公年逾五十後所生,所謂晚年得子,此時兩人都正當少年,周太公管教著,呵護有加.人上了年紀,看那小兒女,便如心頭之肉.
周太公中年喪妻,後來又娶了兩房姨娘,大姨娘方氏,為人敦實,太公視如正室.二姨娘杜氏,原是太公的一個門生怕他寂寞,買了送他的,卻話語刻薄,為人小氣,太公總覺不盡人意.因此太公便把周修流跟周菊視做命根子.周修流跟周菊都是大姨娘方氏所出.
太公上了年紀,房中之事,便覺體力不支,那小姨娘杜氏不免有些悶悶不樂.後來杜氏跟院裡的一個年輕佃戶偷情,周太公知道後,也不送官,二話沒說,便給了他們一些銀兩,遠遠打發走了,家中反倒落得個清靜.
周太公閒來都在他的"迎風樓"上看書."迎風樓"上有時清風徐來,竹林送爽,明月半天.有時豔陽鋪地,鳥語花香,蟬聲唧唧.有時陰雨綿綿,荷塘如煙,蛙聲如潮.
樓上寬敞明淨,藏書滿櫃,不下萬卷.一邊樓壁上掛著一張大弓,使書香濃濃的氛圍中,又透著股豪氣.
周太公備了一張半仰著的竹榻,平日裡一杯茶,一卷在手,慢慢消磨著時光.其實這些書他早些年就已經爛熟於胸了,如今再去翻閱,無非消遣而已.人老了,心眼也清亮.自己在朝班官場中折騰了半輩子,只覺得以文章治國,真是百無聊賴.所以他很指望三兒子修流,不要象他兩個哥哥一樣,只能靠讀書在官場上混.他們周家在本朝已經出了十四個進士,榮華富貴都經歷過了,再出個進士也沒什麼稀罕.
平時太公沒事便不輕易下樓,家中一應事務都交給方氏處理,自己落得個清閒.方氏宅地良善,治家有方,料理起家事,一絲不苟.這樣兩人心裡都舒坦.他有時用膳也是方氏讓丫頭端上樓來的吃的.只有修流與周菊早晚來請安的時候,他的話才稍稍多些,詢問些功課,家務活,樂在其中.
不過,這一天,有兩件事周太公覺得必須下樓去照料一下。
2 怪病
第一件事是清早周菊上樓請安時告訴他的.這兩天方氏老是咳嗽不停.前段日子太公就發覺方氏臉色有些潮紅,剛開始時他也不太在意,以為她只是偶染風寒,便開了個方子,叫個佃戶到城裡去取藥.沒想到今早方氏卻咳血了.他要親自去探望一下方氏的病況.畢竟這個家的上上下下,都是靠她照看著的.
第二件事是,他讓長子周修涵在京中給修流延請的塾師劉不取,今日晌午便要來到莊上.他須得往好處安排,免得到時失了禮數.
太公下得樓來,到了方氏屋裡,見她臉色暗紅,心下一驚.丫頭鶯兒掇了條椅子讓他坐了.太公把了一下方氏的脈,深嘆一口氣.他跟丫頭說道:
"去把趙管家給老夫找來,我在廳堂上會他."
太公來到廳堂上.趙管家匆匆忙忙地就來了.太公道:"趙及,老夫現交代你兩件事,都得在今日內辦成.你先去城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