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即將出國。他將要率團飛往遙遠的歐洲。在出國前他決定要為故去整整6年的妻子蕭珊寫一點什麼。這種念頭早在蕭珊過世不久就在他心裡產生了,而且隨著歲月的流逝,這種發自內心的強烈寫作慾望非但沒有絲毫減弱,反而隨著巴金境況的改變而變得越來越強烈。
巴金現在感到心中最大的遺憾,就是蕭珊走得太早,太匆忙。她沒有能夠留下來,和他一起共渡這陰霾過後的晴和春天。樓窗外的玉蘭樹又要綻開雪白的花蕾了,如果蕭珊還在的話,她一定會喜歡在這溫馨的季節裡,一個人到院子裡嗅聞那花蕾吐出的香味。然而如今她再也不能與自己同享明媚的春光了。在淡淡的春日中,巴金只能一人靜靜坐在二樓的臥室裡,用憂鬱的雙眼靜靜打量著放在五斗櫥上的那隻小小骨灰盒發呆。
他知道那盒裡裝著自己心中的至愛——亡妻蕭珊的骨灰!
休要看這小小骨灰盒,它幾乎成了近幾年巴金心中的精神寄託。蕭珊病逝以後,她的骨灰在最初幾年陳放在上海漕溪路210號的龍華殯儀館裡。在那座巨大的骨灰堂中,曾經留有巴金晚年不滅的記憶。他永遠不會忘記骨灰堂二樓第六室的第8排,那裡的第417號第4格里,就安放著他美麗的妻子蕭珊!
沒有什麼比那裡更讓巴金熟悉的了。那間空寂的骨灰堂裡留有老人的足痕履蹤。巴金記得在妻子故去的最初幾年,每當他心情不好的時候,就會一個人到那裡去。他面對著蕭珊的骨灰盒,可以悄悄地傾吐心曲。在巴金心裡她好象始終也沒有死去,是因為某種意外的原因,蕭珊才不得不一個人靜靜呆在龍華殯儀館的骨灰架上。正是因為這樣的理念,巴金就可以不時到龍華去看她了。
到了1975年的夏天,巴金忽然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把蕭珊的骨灰接回家裡!老人並非無法忍受小樓無邊的寂寞,是他始終在心裡深深地惦記著蕭珊。在巴金心裡她永遠都不會死,既然蕭珊的靈魂還活著,為什麼讓她一人在呆在龍華的骨灰堂裡呢?那是個晴和的上午,巴金在女兒女婿和小棠的陪同下,又一次來到存放蕭珊骨灰的地方———龍華殯儀館的二樓。大家終於把離開家裡三年多的蕭珊,鄭重地接回了武康路13號!
這裡畢竟是蕭珊的家啊!
當時的情況還很不如意,由於樓上的封條沒有拆除,巴金只好把蕭珊的骨灰盒放在樓下的大客廳裡。這樓下三間是他們全家居住的地方,從前巴金會客的客廳,如今就變成了老人的書房兼臥室。把蕭珊的骨灰放在老人的床榻前面,他可以經常見到她了。兩年後樓上房間的封條終於開啟,這樣,巴金又把蕭珊的骨灰盒連同他自己的書和稿子,一齊搬到樓上來。那個五斗櫥就成了蕭珊骨灰的留存之地。
現在,窗外是無邊的夜色,小樓下幾位親人都已進入了夢鄉,巴金一人靜靜坐在寫字檯前,幽燈映照著他那飽經風霜的面龐。他知道自己的處境再不是1966年後那種境況了。他和女兒再過一個月就將隨團飛往首都北京,然後再從那裡起飛前往巴黎。在塞納河畔巴金將重溫當年的舊夢,而他的愛妻蕭珊則一人留守在家中,這是巴金想起來就感到萬分悲哀的。
“今天是蕭珊逝世的六週年紀念日。六年前的光景還非常鮮明地出現在我的眼前。那一天我從火葬場回到家中,一切都是亂糟糟的,過了兩三天我漸漸地安靜下來了,一個人坐在書桌前,想寫一篇紀念她的文章。在五十年前我就有了這樣一種習慣,有感情無處傾吐時我經常求助於紙筆。可是,一九七二年八月裡的那幾天,我每天坐三四個小時,望著面前攤開的稿紙,卻寫不出一句話。我痛苦地想,難道給關了幾年牛棚,真的就變成牛了?頭上彷彿壓了一塊大石頭,思想好像凍結了一樣。我索性放下筆,什麼也不寫了。”巴金為什麼要在乍暖還寒的新春一月,就忙著為妻子寫六週年祭日的稿子?只有他自己的心裡清楚。並非香港《大公報》上開闢的《隨想錄》欄目,一定要在二月就發表紀念蕭珊的稿子,巴金知道他的《隨想錄》之所以被稱之為“隨想”,就說明巴金隨時隨地想起了什麼,就可以把自己最為真實的情感記錄下來。
如今,巴金在即將赴法國訪問的前夕,他心裡不能不懷念亡妻。如果蕭珊現在沒有死,那麼他肯定會帶著她一起飛往青年時期向她多次描述過的法國。那無疑是個美麗的國度。那裡的河流,那裡的山川,那裡的城市,都在巴金心裡佔有一席之地。這是因為當年他還是23歲青年的時候,巴黎和法國的其它城市,就曾經給予他以強烈的創作慾望。此後數十年來巴金的寫作,追思起來,就是從那個陌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