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的電力可以直接充到大型電池組裡,充好電的大型電池組再運到小區裡?
有專家道:電網模式不可能更改,因為使用高能電池組供電,在電力調配的效率上絕對沒有電網這麼高效,但一些重要的機構,倒可以使用這種大型的電池組作為備用電源。
而充電站呢?的確,已經有國家在行動,表示將這些充電站合併,修建超大型的“電力中心”。石油公司也開始磨刀霍霍了,很顯然,這對石油公司來說,是一次巨大的機會,只要在大城市佔據了這麼幾座超大型的“電力中心”,那麼公司轉型就算是差不多了。
會那麼容易嗎?在華夏還好,因為都是壟斷國企,不是私人的,雖然有各方利益,但國家畢竟還是有最終決定權的。
由於電力本身是電網公司的勢力範圍,如今石油公司要插進來,國家呢,權衡一下,四分之三的“電力中心”歸電網公司,四分之一歸石油公司。至於民有資本,還沒有資格成立大型的“電力中心”,想分一杯羹也行,去做小型化的吧。
而在海外,比如美國,那個競爭就殘酷啊,誰的資本厲害,誰的代言人剛好在臺上,誰佔有的利益就多。這就是為什麼美國民眾說奧黑這次連任肯定失敗的原因了。
為什麼啊?因為美國準備開始進行重大利益的分配,需要共和黨上臺,共和黨是大型財團的代言人嘛。
大型民用直升機進入貨運市場,成本比噴氣式的低,但比鐵路還是要高不少的,所以,在一些不尋求“特快速”的貨物運輸上,鐵路還是有巨大的競爭力的。但原有的航空貨運,在高能金屬電池出現第二代後,已經大有被超級直升機佔有的趨勢了。
為什麼呢?大型噴氣式分機時速超過1000公里,運載量差不多100多噸,續航能力接近1萬5千公里。
而裝有二代電池的lz600直升機,假設電池體積不變,那麼,時速為500公里,運載量為60噸,續航能力也接近了1萬5千公里。
比一比,是節約一半的成本重要,還是加快一倍的運輸速度重要呢?
大部分貨物要求的肯定是成本!
另外,直升機由於不用跑道來助飛,因此可以在小型的機場有特別的優勢。
環宇航空在江漢市成立了分公司,重點也是貨運,由於江漢市的地理位置剛好處於一個“較為中心”的位置,因此在這裡成立大型的民航貨運站,是非常有優勢的。
電力的來源比航空汽油的來源要廣,這也是許多國家準備推行超大型民用直升機進入貨運市場的一大理由。另外,從軍事上講,民用的超級直升機在戰時可以很方便地轉換為軍用,運輸坦克戰車什麼的,而民用的噴氣式飛機卻沒有這個優勢。
5月底的時候,華夏和同樣缺少石油的韓國日本簽訂了“東北亞民用貨運協議”。該協議當然是為大型的民用直升機鋪路的,當然這兩國家肯定不會大規模使用lz600直升機的,否則,它們的美國爸爸是不會同意的。另外,有野心的小日本,還想自己設計生產超大型的直升機呢。
雖然不會大規模使用lz600,但這條協議簽訂後,小日本還是象徵性地採購了4架,韓國採購了2架,這點數字當然不夠的,不夠百分之一。
這條協議一簽訂,表示著東北亞的民航貨運成本降了一大截,貨運成本低了,不就代表最終的商品成本低了嗎?那樣,三國的商品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不就更高了?
果然,東盟也不甘落後了,表示也會盡快簽訂著煙的一個協議。
美國佬呢,更不會落後,雖然有效載重量高達500噸的超級直升機一時半夥出不來,但60噸的或者100來噸的直升機,憑美國佬的技術還是能很快設計開發出來的。果然,還是在5月底,美國佬的洛馬公司表示將推出90噸的大型民用直升機,平均時速將達到了450公里,並將很快推向民航的貨運市場。
這個時候,各大國爭的不僅僅是一個成本問題了,爭的是一口氣,一口不被他國領先很多的“氣”,就有專家道:感覺好像回到了美蘇爭霸的時代了。做的有些的事情,考慮的不是錢的問題了,而是面子問題了。
但美國佬終究比華夏慢了一拍,這一拍是多長時間呢?差不多1年半的時間!
因為一款大型的直升機出來,肯定是要經過詳細的測試的,lz600直升機,不僅軍方做了軍用方面的測試,而且還進行了十萬多小時的民用測試,這期間耗費的人力電力物力也不是個小數字,藍茵飛行器為此付出了將近100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