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文學交流會自有其一套規則,而這種規則,在陸然仔細研究之後,卻發現對他們華國可謂是十分不利。
華國在歷屆三國文學交流會中,雖然也曾經取得過非常耀眼的成績,但縱觀每一屆,在總體表現上,卻是要弱於m國和y國的,這樣的現實,著實讓不少文壇大家都感覺面上無光。
事實上,華國作家在文學交流會上之所以會表現不佳,也並不能全賴參加交流會的人選,也並非是他們學識文采不夠,與這交流會的規則,也是有一些關係。
三國文學交流會至今已經舉辦了五屆,而每一屆的流程都是大同小異,一般都分為三個環節。第一環節是各國代表介紹本國出版社的出版情況與十年來文壇的發展以及國家為發展文壇所做出的決策等。這一環節三國都有充分的準備,實在無法拉開差距,雖然對於最後的結果佔據了百分之十的比例,但卻著實沒有什麼大的影響。真正重要的部分,還是後面兩個環節。
這第二環節有兩個部分,第一是現場作詩。可以是古詩詞也可以是現代詩歌,題目是選手抽籤決定,在詩詞做完後由現場十位評委點評打分。這個分數在交流會最後的總分計算中,大概是佔百分之十五左右的比例。
在現場作詩之後,便是現場的文學愛好者提問的環節,規定問題必須是與文學有關。可以是吟誦一首詩讓選手做出鑑賞,也可以提問選手對文學的見解等。這一提問環節是由提問的文學愛好者給出評價,在最後的總分中佔了百分之五的比例。
前兩個環節結束後,便是最為重要的第三環節。這第三環節同樣分為兩個部分,這第一部分,就是交出一個新作品的大綱。
三國文學交流會上的新作品大綱,並不需要現場命題,所有參加交流會的作家都可以提前準備,在交流會上展示。由十位評委點評打分。而這一項比拼,在最後的結果中,佔據了百分之三十的比例。
至此,最終結果的百分之六十都已經定下,而佔據最後百分之四十這個最大的比例的一項,便是之後新作的銷量。
三國文學交流會並不只是召開一天的大會,它會持續整整兩個月的時間,第一天的盛會只是一個開幕。最後扛鼎的階段,便是各位作家根據自己帶來的新作大綱所完成的新作品。在全球銷售的情況。
在這個全民讀書的世界,評價一位作家與一部文學作品最有效的手段,便是看讀者會不會買賬。
在交流會開幕之後的兩個月時間內,每一位參加交流會的作家都將根據自己在交流會上展示的大綱推出自己的新作,在兩個月之後,這部新作的全球銷量。便將以最終結果的百分之四十的比例計入總分。
連續五屆的三國文學交流會,每一屆都會湧現不少的經典作品。可以想見,有資格參加這個交流會的作家,在本國內都是絕對的文壇天才,這樣的文人幾乎傾盡所有靈感。為自己和國家的榮譽,盡全力寫出的一部作品,怎麼可能會不出彩?
因此,每一屆三國文學交流會,不僅對於各國文人來說是掙得榮譽的好機會,對於所有喜歡看書的讀者來說,也著實是一次難得的福音。
在交流會的三個環節全部進展完畢之後,便是按照三個環節積累的總分評定名次,這個名次不僅有個人的,還有三個國家的排名。
按照慣例,每一屆交流會上各國都會派出三至五名作家,這些作家在最後每人都會有自己的成績,而各國代表成績相加的總分,便是評定這一屆文學交流會中三國名次的標準。
三國文學交流會每十年一屆,無論是榮譽還是恥辱,每一屆的結果都將持續十年,而且不僅侷限於個人榮辱,還與國家榮辱息息相關,僅這一點,就容不得各國政府和文壇大家們不去重視。
三國文學交流會的規則已經儘量做到了公平公正,畢竟是三國政府聯合舉辦的盛會,其公正性也被全球認可,只是陸然在細讀其流程及規則時,卻發現這個交流會終究是有些有失偏頗的。
第一屆三國文學交流會成立的時候全球整體態勢還是有些混亂的,不少國家都被捲入了戰爭之中,三大強國雖然未曾參與,但難免還是受到了一些波及,就是因為這樣的波及,當時的華國相比於m國和y國就隱隱有些勢弱,在那樣的大環境下誕生的三國文學交流會,最初的規則便是傾向於勢大的m國和y國的,對於華國就有些不太公平。
這個不公平的體現便是,三國文學交流會上要求的通用語言,是英語。
英語是m國和y國的母語,卻並非華國的母語,而且向來作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