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5部分

鍘�

江月不隨流水去,天風直送海濤來。

故人契闊情何厚,禪客飄零事已灰。

堪嘆人生祗如此,危欄獨倚更裴回。

細看說明,原來是宋丞相趙汝愚來雲水遊鼓山時所提,字裡行間可以看出趙丞當年是在失意時作此詩的,只是“天風直送海濤來”這句詩把鼓山的風景動態化了,意象化了,更有美的空間。

馬玉惠在旁邊不遠處又發現一處摩崖詩刻,沒有前者面積大,但是相對於前者的行楷來說,此處詩刻用狂草刻就,筆鋒遵勁有力,氣勢磅礴,認真地揣摩,方知全部文字:

節屆重陽日,我來訪湧泉。

清風鳴地賴,凝雨溼山川。

浮嶺多松柏,依崖有杜鵑。

考亭遺址在,人跡卻蕭然。

一九六三年十一月八日,郭沫若。

原來是當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郭沫若所題詩刻,,粗看似乎與前詩都有些落魄情緒,但仔細看了,郭沫若文中“遺址”兩字,足可理解為郭沫若只是在憑弔古人,也因為當時的他沒有理由在這裡留下負面的文字,而作為懷念性的文字當然更合乎歷史。

杜純義在面對石刻感懷古人時,馬玉惠在身邊同賞。對於歷史和古詩詞,馬玉惠並沒啥興趣,她是因為喜歡杜純義而喜歡這些的。

“為什麼要在石頭上寫字?”馬玉惠好奇好問道。

“為了紀念。”

()好看的txt電子書

“什麼是紀念呀?”

“就是讓我們知道他到過這裡。”

馬玉惠很幸福地走在登山道上,和杜純義一起,因為杜純義與馬玉惠的忙碌,兩人很少擁有這樣的機會,當然,兩人都是大忙人呀。

他們前面是一塊巨大的青石,上面豎刻著四個很大的正楷字:其介如石後面的落款字型稍小,清楚地寫著:民國廿三年,蔣介石“蔣介石把他的名字拆開了寫在上面,說‘其介如石’,是何等意思呀?”馬玉惠認識這些字,可不太明白其中內涵,於是側轉臉來詢問杜純義。

杜純義業已明白過來,就對馬玉惠說道:“這裡的介應該是作‘耿直和有骨氣’的解釋,這就很容易理解了,就是說他有如巨石般的骨氣。”

“他還很有學問的。”馬玉惠發了句感慨。

趙軍則在心裡感慨,蔣介石當時身為民國總統,身邊有陳布雷那樣的高階幕僚,因此巨石上的題字完全為書面語言也就不足為奇。從客觀上說,題字與巨石及周圍環境渾然一體,不失為鼓山一美景。當時的蔣介石執政能力有限,但對其幕僚或核心成員相當不錯,有書上說其陳布雷母親的生日他都記得很清楚,每年都有所表示。當然這不能從根本上改變他們潰敗的命運。成大事者,必天時地利人和。從時間上推斷,題字的時間為民國廿三年,公元紀年則為1934年,當時正是蔣介石軍隊對中國共產黨紅軍進行圍剿之際,想必當時的蔣總司令正取得了區域性勝利處於欣喜萬分之際,因而才能趁興來雲水遊歷鼓山美景,並留下這麼如詩如畫的題刻。但是,歷史不能改變,最後的勝利屬於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古話說的沒錯,得民心者得天下。

第二卷

第01章 副省長被雙規

溪南省旭陽市,姬詠在她實習的溪南衛星電視臺,完成了第二篇論文《開放、互動、自由——談全民共建和諧社會》。這是姬詠自選題材而寫的評論文章,思路源於當時她和張致遠在雲水攜手相遊的對話。

“何為有序和互動?很直接地說:就是政府傾聽民眾聲音,從民眾的利益出發制定政策、法規;民眾呢,能夠及時地向各級政府反映問題。因此,必須建立完善的通道,讓民眾敢於說話,並且是說真話,全面地表達其心聲……。集思廣益,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努力,才能夠建設好全面發展的和諧文明社會。”這是姬詠在她的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核心觀點。

姬詠現在在溪南衛星電視臺播音室實習,她與老師一起,主播當天的溪南午夜新聞。下了節目後,她花了一個小時整理她的這個論文。她長長地舒了一口氣,終於大功告成。寫文章很累人,要心血、要時間。

姬詠收拾好辦公桌的東西,然後走回到電視臺宿舍。姬詠照例開啟電腦,登陸國際網際網路,接收張致遠每天的問候。

姬詠的郵箱裡,張致遠從美國發給她的電子郵件映入眼前:信紙是秋日晴空的淡藍色,頂端是長而茂密的葡萄架,葡萄架上一顆顆馬奶狀晶瑩透亮熟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