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四百三十八章 和尚不難為和尚

張希孟在苗兵當中所講,竟然有人抄錄下來,連夜就散發各處,報紙也不敢怠慢,竟然派人過來,隨時記下張相的法,而後湊成文章,轉過天發表在報紙上。

大凡掛上了張相名頭,報紙銷量就直接暴增。

誰也沒有料到,老朱吞併了湖廣之後,第一批受益的竟然是國子監的這幫人。

其實前面提到過了,大明朝廷開始鼓搗報紙,用來宣揚朝政,可惜的是,李善長還沒有立刻把報紙提升到足夠的高度。

只是交給了國子監的幾個儒生負責。

老儒辦報,猶如太監上花船,屁用沒有啊!

他們總想著高臺教化,恨不得把所有人都當成生,需要他們耳提面命,好生教導。

就憑這個心態,能辦好報紙,那就怪了。

因此最初的報紙除了戰場的訊息之外,就是枯燥的政務,然後是更枯燥的道德文章,就連詩詞都是很少的。

老百姓能愛看就怪了。

中書省面對著半死不活的報紙,竟然也是毫無辦法。

倒是有幾個年輕人,他們隨軍到了武昌,本來只是寫些捷報文章,送回去交差。結果見識了戰爭之後,竟然心神激盪,乾脆請旨,在武昌建立分社,發行報紙算了。

最初幾天只能賣百八十份,老百姓也不太理解報紙是什麼,興趣寥寥,但是隨著刊登張希孟文章之後,數量直接飆升到了五千份以上,暴漲十倍!

甚至有人乾脆買了許多份,直接坐著快船,晝夜不歇,趕回應天。一份報紙,能賣到五貫寶鈔,利潤足有百倍!

李善長面對著高價報紙,也氣得牙根癢癢的。

都是寫文章,宣揚政令,憑啥咱老李的文章,打折賣都沒人要,張希孟的翻了百倍,還有人捧臭腳?

不是咱老李小氣,實在是這事情太讓人無語了!

李善長沒法子,只能下令不許隨意買賣報紙,如果被查到,除了沒收所得,還要戴枷示眾。

老李是殺氣騰騰,奈何利潤驅使,依舊屢禁不絕。

無可奈何,李善長只能讓國子監的那些廢物,乾脆也刊登張希孟的文章算了。

不出意外,張希孟新文章,又引起了很熱鬧的討論。

張希孟面對著苗兵,講出了一個很重要的觀點,那就是成大事,必合乎天理。

前面張希孟批評過天人感應,否定過天命,到了這一次,張希孟算是把矛頭對準了成王敗寇。

他從苗兵講起,一個人為了榮華富貴,大約可以不擇手段,用盡心機。

但是要讓幾萬人,幾十萬人,為了一件大事,共同努力,就不是單純的榮華富貴,封侯拜相……因為傻子也知道,一將功成萬骨枯。

能笑到最後的,只是極少數人,既然註定要成為消耗品,那又何必玩命?

所以歷來上位者都努力抓住少數親信,靠著他們出力氣,爭雄一方,逐鹿天下。普通的將士,就是一堆數字罷了。

這就是陳友諒等人的真相,他能抓住的只有親信將領,後來親信損失光了,就剩下家人兄弟,最後連兄弟都棄他而去,陳友諒也就成了孤家寡人,眾叛親離。

由此可見,為了一家一姓之榮華,為了升官發財,封妻廕子,這種目標,並不能獲得大多數的人認可。

而成就大業,必須要萬眾一心。

要想萬眾一心,則行事必合乎天理!

到了這裡,張希孟又很不客氣地將“天理”兩個字搶了過來!何為天理?天理自然不能是一人之天理,

天理必定是為了公心,為了萬民百姓,必定是用意良善……例如均田!

只有從大多數人的利益出發,才能得到大多數的支援。

一往無前,所向披靡!

天理至公,一視同仁。

故此對待百姓,並不會區分出身,在乎來源……關鍵是要認同天理,秉持公心,願意為萬民做事。

只要能做到這些,不管是漢人、苗人、蒙古人,皆可以用之,而用這樣的人,百姓獲益,朝廷得利,國富民強,指日可待。

反之,即便是自己人,心術不正,也會遺禍無窮,甚至會造成更慘重的損失。

所以接下來務必要打破門戶之見,消除前後之別,杜絕鄉親抱團,不允許排斥外人……一切量才錄用,開誠佈公。

很顯然,張希孟的這番闡發,等於是給接下來的大規模整軍定調子,確立原則。用心之深,自不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