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六百四十四章 透過考試了

張希孟在武學的講課,總體反應平平,指望著花雲這幫人理解他的意思,也著實為難他們的智商。

至於朱元章下旨,要派遣人員,前往琉球,傳播文明,接受內附。竟然也沒有多少動靜,區區彈丸之地,一個地不如上元縣,人不如鼓樓區的小地方,實在是提不起人們的興趣。很快這道旨意就淹沒在了眾多的政令當中,可以說是毫無波瀾。

大明朝最有權勢的兩個人,此刻都有點鬱悶。

張希孟都有點自我懷疑了,是不是我表達能力有問題,又或者沒把話說清楚,怎麼沒人叫好啊?

討論啊,要有熱度啊!

他把這一次講課佈道,看得非常重要。

因為前面他以三代,秦漢到宋元,劃分了歷史,提出了第三次華夏興起……這套想法就得到了相當大的回應。宋廉,劉基,還有許許多多的有志之士,都熱烈響應,奉為圭臬,甚至指導了大明立國。

張希孟也非常滿意,而這一次他是即劃分歷史之後,又劃分了內外。

一層一層,向外推演,並且把諸多的事情,都歸結到了這個華夏體系當中。

核心區的均田教化,藩王封地的宗室問題,總督區的藩國問題,對外貿易的問題,如何處理外務關係……反正只要能想到的東西,都能裝進這個體系當中,並且在裡面尋找到合適的位置。

這是多大的格局,多大的心胸啊?

你們怎麼就不明白呢?

難道還要我親自下場,把什麼都說明白了?

那樣的話,當真是有失身份啊!

張希孟憋屈,朱元章也不怎麼舒服。他登基稱帝,即將到第八個年頭,雖然不斷有國家入朝納貢,但是朱元章並沒有接受海外藩國歸附。琉球是第一個。

朱元章一直記著張希孟所講的兩個身份,他是大明的皇帝,也是華夏之主,這兩重身份,在漢唐天子的身上,幾乎是沒有異議的。

畢竟唐太宗就是天可汗,但是到了宋朝,趙家的皇帝,真就只是皇帝而已,北宋的時候,還能勉強跟遼國爭爭正統,到了南宋,臣構又哪來的臉面跟完顏君父爭正統呢?

不是正統,不是天下之主,又何來大一統之說?

什麼叫大一統?

在朱元章這裡,大一統就是首先有個強大無比的大明朝,武力足以君臨天下,蠻夷臣服。其次,大明之外,有一堆的國家,臣服大明,接受華夏秩序。

簡言之,不光自己強,還要有一大堆聽話的小弟,構成一個文明秩序,這才叫大一統,才叫天下主!

老朱一直在朝著這個方向努力,此前高麗雖然有意歸附,但是對不起,朱元章並不接受。道理很簡單,就是老朱覺得高麗不夠“華夏”,小算計太多,忠誠有待增強。

而琉球是朱元章精挑細選,最後才答應的華夏之國。

是第一個正式納入華夏體系的國家。

這麼大的事情,居然沒有多少討論?

中書省在幹什麼?

李善長的腦子是不是被塞住了?

還有禮部,這幫東西真是從頭廢到尾,今年必須砍禮部預算,要讓他們知道疼!

整個大明朝,兩個站在塔尖兒的男人,都十分鬱悶,難道是我們太超前了,別人跟不上來?

就在這個時候,國史館那邊發出了一篇文章,文章的標題只有四個字:內外華夷!

看完這篇文章,張希孟和朱元章都有種老懷大慰之感,真是知音啊!

再看署名,正是錢唐!

錢唐講了什麼呢?

他前面呼應了張希孟的劃分方式,認為張相這麼安排,十分有道理……而隨後提到了華夷,在這一塊,錢唐可下了大筆墨,他寫了歷代以來的華夷之辯,尤其是把趙宋又拿了出來,實在是沒有辦法,誰讓老趙家太拉胯,不得不大力氣辯經,只為了給自己擦胭脂抹粉。

華夷之辯,在宋代幾乎是和正統等同的概念,程家兄弟、朱熹,他們都有過論述的,不談這個話題,幾乎不配稱為大儒。

但是錢唐卻對這些辯論,嗤之以鼻!

而且他也說,元廷入主中原,幾乎變夏為夷。

所幸紅巾軍起,驅逐胡虜,大明立國,日月重照。

此乃重興華夏。

在這個關頭,我輩當如何作為?

還要講華夷之辯嗎?

不對,我們需要的是傳播華夏,變夷為夏……需要走向外面,按照張相劃定的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