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黃道吉日,唐奕的封王儀典自然也就設在了七日之後。
可是,這七日。註定是風雲變幻、吉凶難卜的七天。
首先,唐奕令觀瀾進士,還有民學的人,散播出去的八卦已經徹底發酵。
不管是不是真的,反正汝南王府那一家人暗中勾連大遼,洩露攻遼大義的事情已經傳出去了。
若沒有此次洩密,根本不用耗費如此之巨就能收復燕雲的假設,也已經成立了。
大宋第一軍血戰古北關,折損大半的鐵血悲歌,申屠鳴良等漢家英魂埋骨的賬,也都算在了那一家頭上。
百姓群情激憤,喝罵之言不絕於巷,嚴懲奸佞之聲山呼海應。
那架勢,好象就等官家一句話,百姓就會衝進汝南王府,活撕了那一家人。
其次,文彥博、包拯,還有唐介,突擊徹查三司歷年疑賬,京城之中的涉案官吏簡直就是風聲鶴唳、雞飛狗跳。
這個時候,文扒皮也沒那麼多顧忌了。只為極速破案,好為唐奕進一步造勢。
可是,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簡直就是觸目驚心。
單抵稅糧一項,涉案金額之大,牽扯臣吏之廣,已經超出了文彥博的想象。
最後,文彥博甚至有點害怕了。
吩咐包拯不能再查了,等他並報官家再說。
拿著抵稅糧一案的全部卷宗,文彥博回到了回山面聖。
。。。。。。
而另一邊。
如熱鍋上螞蟻一般的趙宗實終於等來了一個好訊息:
韓琦,進京了!
。。。。。。
第697章 韓琦的驕傲
說到韓琦,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年號,趙禎接掌大位的第一個年號天聖。
趙禎是乾興元年二月繼承大統,次年改元天聖,共歷十年,取進士三科。
如果說蘇軾、曾鞏等的嘉佑二年進士集團是千年第一榜,文星集萃,無與倫比的話,那天聖年間這三科,則是對北宋影響最大的三科了。
我們看看這三科中都有誰。
天聖二年出了宋庠、宋祁、曾公亮、尹洙、高若訥、餘靖。
天聖五年出了韓琦、文彥博、包拯、吳奎、王堯臣。
天聖八年,則是歐陽修、富弼、王拱辰、石介、蔡襄,加唐介。
只看這些名字,就應該明白了吧?
遠的不說,天聖這科在當下,就已經佔領了大宋的整個政治至高點,壟斷了從政治到文化的絕對話語權。
說當今朝堂,盡出天聖,也不為過!
。。。。。。
再來說說韓琦本人。
他出身世宦之家,父韓國華累官至左議諫大夫,是正二八經的高官二代,正二八經的高富帥!正二八經的“指天長歌三萬首,就問老子服過誰!?”
天聖五年。
韓琦以弱冠之年,進士第二名高中。
二十歲的年紀。。。。。
在群英畢會的天聖五年榜中榜眼及第,何其風光?何其驕傲?
韓琦是個倨傲之人。
但是,這份自傲若是到在有本事的人身上,那就不叫倨傲,而是自信。韓稚圭,顯然有這份自信的本錢。
一入官場,說韓琦是一遇風雲便化龍也不為過!順風順水,碾壓一切!。
二十七歲,開封府推官。
二十八歲,入三司,遷支度通判,太常博士。
二十九歲,拜右司諫。
三十六歲。。。。
西府二把手樞密副使。
論升得快、論政績,韓稚圭怕過誰?
別說是同年進士,與范仲淹一同在西北治軍之時,連範大神都被他壓了一頭,並稱“韓範”。
韓在前,範在後。
。。。。。。
韓琦所向披靡,穩坐天聖五年進士頭把交椅。要是沒有慶曆新政,四十歲之前拜相,也非難事!
別說是天聖五年了,就是整個天聖進士集團,韓稚圭也統統沒放在眼裡。
包拯、文彥博這些同年在韓琦眼中就是土雞瓦狗!就是歐陽修、宋庠、富弼、曾公亮,他也要通通踩在腳底下。
事實上,要是沒有唐奕這隻瘋蝴蝶,韓琦也是這麼做的。
一個慶曆新政根本不能阻攔他的向上攀登的腳步。
。。。。。。
在原本的歷史軌跡中,韓琦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