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匈奴(呵呵,應該是蒙古)少年。
騎在馬上賓士了一會,我突然想起來自己不可太招搖,洩露了漢軍的蹤跡,於是正欲撥馬往回走,忽然前方有個木屋裡傳來一陣悠揚的胡琴聲,有個蒼老的女聲在引亢高歌,
哉,白茫茫外海之濱啊
鳴叫著飛來時多麼美妙
哎-
呼哉
哉,我那可愛的七隻雛雁啊
但願它們能飛到溫暖的地方
哎-
呼哉
哉,秋的涼風己來臨
草木調謝失卻容顏
哎-
呼哉
哉,我那可憐可愛的七隻寶貝
想必已飛到了溫暖的地方
哎-
呼哉
哉,年邁蒼老我呵
只能在此地徘徊
哎-
哉,不是我自己願意變老啊
實在是這時光無止境的迴圈
哎-
呼哉
不知為何,這老婦人是用字正腔圓的長安口音唱長調的,所以我能聽得懂,
我翻身下馬,很是驚疑,這種偏僻的地方,怎麼會?
胡琴聲暗啞蒼涼,歌聲悲倉惆悵中又帶著絲絲希望。老人在那翻來覆去地唱,我慢慢聽明白了,這是一首歌唱人生老年悲情的古老的哲理長調。歌中以老雁對七隻雛雁的擔憂、企盼、祈福等複雜的心情,表達了老者對兒女的深情厚愛。這是一隻已不能遷徙的雁。因年邁體衰,再也無法充當領頭雁飛抵故鄉了。極不情願的在中途停留下來。在徘徊中真切的感受到生命的即將還歸原本。但,他沒有惆悵,或者說是忘掉了憂愁。她關注的是那遠走高飛的七隻雛雁。
我站在胡楊樹下,受到了歌聲的感染,不知不覺中潸然淚下,我,想起了母親。
正在唏噓間,歌聲斷了,接著琴聲也斷了,我聽到一個非常清脆的少年的聲音在問:“奶奶,
您不唱了嗎?”
“且鞮候,外面有貴客到了。”
我楞了一下,正欲轉身離去,門開了,一個老婆婆顫巍巍地站在門口。
她五官精緻但是滿臉滄桑,花白的頭髮束著一根粗大的髮辮垂在身後,但是身上穿著一件不常見的匈奴錦袍,錦袍上綴飾著一些顏色豔麗的鳥的羽毛。
她微笑著對我張望著,氣質尊貴而慈祥。一個錦衣少年緊隨其後探出頭,容貌秀麗無比。
我深施一禮,“小女路過貴地,聽到歌聲,情難自已,多有叨擾。”
她二人含笑回禮,請我進去。
木屋外面看似簡樸,裡面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裝飾的很華麗,,絲被裘皮看上去都很新很貴重,看來這不是一個普通的百姓人家。
婆婆很好客,少年也殷勤,端來很多食物,餅饢茶奶,應有盡有。“姑娘可是漢家女子,為何遠道來此荒僻之地?”婆婆善意問我。
一時之間,我也不知如何作答,只好含糊道,“我隨丈夫經商至此,路上聽聞婆婆歌聲,不由心生感慨,想起我那家中的老母親。”
正文 16
婆婆怎麼會我們漢人語言?”
“我本來就是個漢人啊!”她簡單一帶而過,禮貌上我覺得不宜多問。
婆婆笑道,“喜歡這曲子我傳授你吧!”她讓那少年開始拉琴,她又開始唱了起來,我跟在後面輕輕地和。跟了兩三遍,我亦大概唱出個輪廓了,“這本是這邊的民歌,用本地語言唱效果更好。”接著她又換了方言唱,真是萬轉千回,蕩氣迴腸。我跟在後面咿咿啞啞
唱了十幾遍,才大概唱出長調裡應有的呼麥的哨音,然後她又教了我一首《走馬》歌:
騎上那輕快的紅走馬吆
須把韁繩拉緊些
要去的地方在天邊呢
不要洩氣耐性些
這首簡單歡快些,我一學就會了。
我心裡甚是歡喜,就在感覺時間不早準備告辭時,忽然聽到外面有馬車由遠及近嘈雜的聲音,少年跑到視窗看了看,“是二哥他們!”婆婆的面色一凜,嘴裡哼了一聲。
我仔細聆聽,好象有不少人。
有人聲在門口“咦”了一聲,可能看到我的赤雪了,接著那人問道:“奶奶,有客人嗎?”
“是啊!有客!“婆婆懶洋洋地答道。
然後那人推門進來,我楞了一下,此人雖是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