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此。顧維鈞正式成為帝國第六任中央內閣總理大臣,他似乎也註定將要成為中華帝國曆史上最著名的那位總理。
1936年2月,在倫敦舉行的第二次海軍條約談判中,為了確保中國能繼續簽署條約。英美在談判中同意給中國等同英美的海軍條約標準,而日本則繼續維持原有的條約標準。
一心退出條約的日本乘機強烈的抗議,最終退出了該條約。同樣不願意受限於條約的中國隨之宣佈退出,在中日意三國退出後,英美法三國也無法達成一份有意義的海軍條約。
自此,《華盛頓海軍條約》徹底終結,世界海軍假日也從此結束了。
在退出條約不久之後的3月中旬,中國國防部公佈了新的中央海軍建設規劃,正式提出要在四年內建造四艘東方皇帝級高速戰列艦。並將之稱作“世界終極戰列艦”,設計標準排水量5萬英噸,日本則秘密計劃建造四艘大和級戰列艦,以保持對中國海軍的主力絕對優勢。
實際上,皇帝級高速戰列艦的設計排水量只是48500英噸。真正的建造計劃也只有兩艘,第一艘為東方皇帝號,簡稱東方號,第二艘為中華皇帝號,簡稱中華號,至於第三艘的遠東號和第四艘的神州號都純屬虛構,只會有編號和撥款等等詳細逼真的情報記錄供日本參考。
埋藏在這一級名稱就具有極大侵略性和象徵意義的世界戰列艦建造計劃之下,帝國海軍真正要發展的還是新一代的西北級航母,這一級航母將第一次擁有滑躍甲板。
帝國並不是無法建造蒸汽彈射器,但是在5萬噸級航母的規格上,帝國經過反覆推算和測驗,還是認為蒸汽彈射裝置對鍋爐功率損耗太大,又要同時保持高速航行,還要保障蒸汽彈射器的難度太大,如果將鍋爐功率全部用於蒸汽輪機的動力部分,採用滑躍甲板已經足夠保障渦噴戰鬥機的起飛。
宋彪的意見也是如此,除非採用核動力航母,蒸汽功率近乎是無限的沒有任何障礙,否則在5萬噸級航母的級別上,結構簡單的滑躍甲板不僅成本低廉,可靠性也更好。
但在預計會在1940年小規模建造的兩艘華北級航母上,帝國還是會安裝最新型號的蒸汽彈射器以累積海軍在這一領域的使用經驗。
在中日陸續退出《華盛頓海軍條約》後,雙方在1936年的造艦計劃都非常瘋狂,已是再明顯不過的海軍競賽,日本海軍不僅要增建四艘大和級戰列艦,也要建造8艘重巡洋艦和2艘航母,而帝國則是增建2艘皇帝級戰列艦和4艘東北級航空母艦、2艘西北級航空母艦,圍繞龐大的航空母艦群建造大量的護航巡洋艦和驅逐艦。
領先一步是天才,領先太多就是自殺。
帝國在航母中心論上磨礪了七年之久,直到此時才判定時機已經無比成熟,但是誰也不敢保證這樣的戰略性的大變革就一定能成功,所以,皇帝級戰列艦就是一個重要的補充,該撥款還是要撥款,該進行的技術論證還是要繼續進行,下一級的戰列艦依然要繼續投入精力和經費研究,如果發現不對,帝國還是會隨時調整戰略重新打量建造戰列艦。
軍事沒有萬一,日本這樣的國家可以賭博,而中華帝國這樣的世界大國是不能賭國運的,一切都務必絕對穩妥,宋彪不能很堅定的對海軍說“你們放心,未來肯定屬於航母”這樣的話,只要海軍部保留在戰列艦預研上的技術人力和經費並不是特別多,多到會影響整個海軍向航母中心快速發展的程度,宋彪也不會干預海軍參謀總部的為防萬一的備案計劃。
其實真正讓戰列艦盯死在棺材裡的不是航空母艦本身,也不是更先進的艦載機,而是雷達和新式魚雷這兩種時代殺器。
大型艦載雷達可以在幾十海里外發現對方的戰列艦,無論是白天還是黑夜,而航母的速度又快。這就意味航母在和戰列艦的對決中處於打的過就打,打不過可以跑的特殊地位,飛機的速度總是比戰列艦快。而戰列艦的炮彈射程怎麼也不可能越過近百公里的距離。
航母可以在戰列艦的射程外攻擊對手,哪怕戰列艦能憑自身的防空力量擊潰幾十架俯衝魚雷轟炸機,但只要被擊中一枚魚雷,雙方的勝負就已經分了出來。
這根本就不是一場公平的對決。
雷達和偵察機讓茫茫大海中的戰列艦又無處遁藏。只要航母想找到周邊海域的一艘戰列艦,對其發起進攻總是很容易的事。
只是中日海軍肯定在近海區域作戰,在這種情況下。戰列艦倒是還有很多的發揮餘地,完全不造戰列艦也不是正確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