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5部分

宋彪道:“沒有關係,我想過了,段祺瑞過去當司令員和前線指揮官,傅良佐和章亮元等人給他當參謀長,話是這麼說的,我另外化名安排一個參謀官的職務,暫時不公開我的身份,也不對外說明,等戰爭結束之後再說。”

聽他這麼說了,大家心裡倒是安穩一些。

如果只是去西北御駕親征,問題也不大,結果到了伊朗那邊,誰都擔心國內指不定會有些狼鼠之輩乘機惹是生非,畢竟帝國之穩定,如今實際都是依賴皇帝的威信。

段祺瑞也沒有意見,他自己的本事,他心裡明白的很,真要領兵百萬去中東打仗,萬一打輸了怎麼辦?他哪裡能夠承擔如此大的罪責和風險啊?

如今這樣安排最好,他不過是給皇帝當一個擋箭牌,說是皇帝給他當參謀官,不如說是他給皇帝當副手。若是皇帝打輸了,他暫時要背一下黑鍋,日後總有重新啟用,甚至是重用之時,若是皇帝打贏了,他就等著進一步升官。

乘著人都在這裡,宋彪就和段祺瑞、蔣方震他們一起商議著出兵伊朗的各種細節問題,說一千到一萬,歸根結底還是要建立一支足以保障運輸能力的航運部隊,除了本國的商船貨輪外,儘可能還是要從國外租借商船,特別是從美國和英國。

基本上要想打贏這場戰爭,帝國最低限度要保證六十萬噸的海運船隊規模,差不多要有二十艘萬噸貨輪和接近百艘的五千噸級左右的普通貨輪,以及多艘大型郵輪改裝成運兵船,帝國的運兵船隻有四艘,也都是從法國租借郵輪改裝的,目前都運用於歐洲戰場。

此外還要有效的防禦奧斯曼帝國的海軍。潛艇的問題倒是不大,因為德國的潛艇很難進入地中海,更不可能越過蘇伊士運河進入印度洋,宋彪選擇將中國的主力部隊集中在中東線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也就是要避開德國的潛艇部隊。

1916年的下半年,帝國就採取了一種騎牆式的利益外交政策。擺出一副我早已準備好大規模出兵作戰的姿態,現在就看你們雙方誰給我的利益更多。這個姿態實際上是很令國際世界厭惡和痛恨的。

眾所周知,中華帝國到目前為止在協約國中出兵規模倒數第四。僅高於葡萄牙和紐西蘭等國,在戰爭中獲取的利益卻遠高於協約國中的任何一國,不僅佔領了德國在亞洲和東非的主要殖民地,還從協約國的軍火貿易中成為英法最大的債權國。

用英國首相的亨利。阿斯奎斯的話說,我們既不知道這個新帝國還需要什麼,也不知道他們將會為何而戰。但如果沒有正義,他們可能什麼都得不到!…;

每個人都會用自己的方式去巧妙的威脅對手,阿斯奎斯首相希望在媒體上巧妙的表態,告誡中國如果真的加入了德奧陣營。那就將會失去一切。

可不管怎麼說,德國密使一直在新帝國內部活動,在英國人的那種用和歧視的心情所描繪的漫畫中,帶著德意志帝國帽子的歐洲人,手裡拎著標記有金馬克的金幣袋子走在紫禁城下,周邊還是那些大清帝國時期風格的滿清官員。

這說明絕大多數的英國人,或者說是幾乎所有的歐洲人都根本不瞭解中國有過什麼樣的變革,發生了什麼樣的改變。

在他們心中,中國就是一個可憐的麻風病人的集中營,一個貧窮、落後、愚昧、瘦弱、無知、野蠻的國家。根本不值得尊重,即便這樣的國家加入協約國也是光榮的大英帝國和法蘭西的恥辱。

不客氣的說,連那些國會議員們都不清楚中國到底意味著什麼,即便阿斯奎斯首相不斷的在國會里強調中國的重要性時,議席裡都會傳來一陣以為他在說脫口秀一般的大笑聲。

即便中國陸軍在此前的1911年打贏了日本陸軍,只用二十萬陸軍就遏制了35個奧匈帝國陸軍步兵師的進攻,不僅擁有龐大的人口和戰爭潛力,還是協約國目前最主要的軍火工業供應國。

在協約國部隊所使用的槍械中,1/4的步槍、1/3的機槍和衝鋒槍、1/5的炸藥和手雷、1/3的炮彈子彈、1/10的火炮和迫擊炮。以及超過1/2的橡膠製品、防毒面具、帳篷、鋼盔都來自中國,廉價的物資使得協約國的軍費比預期的都要低出30%。

即便在1916年,中國的工業總規模也還只是美國的1/7左右,但在軍工業和相關聯的基礎礦業領域中,在《協約國互保險條約》的扶持下,中國相比美國實際上存在著更多的優勢。目前在世界範圍的軍工業領域就是美國和英法向中國銷售機械裝置,非洲、南美、東南亞等國和中國自身供應大量的原材料,在中國生產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