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步調越來越快,生活卻變得越來越困難。但在拉達克,我不再這麼認為,我們不是隻有一條路可走,我很幸運地目睹了另一種‘更正常’的生活方式——一種基於人類與地球共同演化的生存形態。”
諾伯?霍吉認為西方的開發者不應該盲目地給古老的文化強加上現代的“進步標準”,她提出工業國家應該像拉達克這樣的民族學習,建造永續的社會。“在拉達克我看到的是,社群,以及人與土地的密切關係,比任何物質或高科技都更能豐富人類的生活。這時我才瞭解,另外一種生存方式是可行的。”書 包 網 txt小說上傳分享
三杯茶 第三部分(11)
摩頓森爬上溼滑的峽谷繼續往科爾飛前進,右邊就是湍急的布勞渡河,他忽然擔心一座橋可能給這個與世隔絕的村落帶來的影響。“科爾飛的人生活非常辛苦,但他們身上有一種罕見的純真。”摩頓森說,“有了橋之後,他們可以在幾個小時內到達醫院,不用再花上好幾天時間,但我也擔心外面的世界會改變科爾飛。”
村民們在河岸邊迎接他,幫他坐進纜車。河岸兩邊是幾百塊大花崗岩板,堆在橋墩的預定位置等著開工。哈吉?阿里最後說服摩頓森,與其把石頭千辛萬苦運過河,或者看老天臉色從別的地方把石頭運上來,倒不如從河岸兩旁幾百米的山腰處把石頭切割下來用。科爾飛什麼都缺,就是不缺石頭。
大雨中,摩頓森領著一群人去哈吉?阿里家,討論建橋的程式,一頭黑色長毛犛牛站在兩間房舍中間,正好擋住他們的路。十歲的女孩泰希拉拽著犛牛鼻環上的轡頭,好聲好氣地叫它讓路,她是村裡受教育程度最高的侯賽因的小女兒。不過這頭犛牛別有打算,好整以暇地拉出一堆冒著煙的糞,泰希拉見狀趕緊把白頭巾甩過肩,蹲下來把牛糞和成一個個小球,然後往屋簷下的石牆上摔去,好讓糞球變幹,以免這珍貴的燃料被雨水沖走。
到了哈吉?阿里家,莎奇娜握住摩頓森的手錶示歡迎,他才想起這是第一次有巴爾蒂婦女敢碰他。她大膽地貼近他的臉,露齒而笑,彷彿在挑戰他的驚訝。因為莎奇娜的熱情歡迎,摩頓森也跨過限制,走進了她的“廚房”。裡面有一個石頭火爐,幾個架子和一塊變了形的砧板。摩頓森蹲在引火的草堆旁,跟莎奇娜的孫女嘉涵打招呼。小女孩害羞地笑著,用酒紅色的頭巾遮住嘴,又把整張臉藏了起來。
莎奇娜在一旁咯咯笑著,想把摩頓森趕出廚房,但摩頓森從舊銅壺裡抓了把草藥味的“潭布洛克”(高山茶),然後把水從塑膠汽油桶倒進燻黑的茶壺,又給火里加了幾把樹枝把茶燒開。
他為開會的人們斟好茶,自己也拿了一杯,坐在哈吉?阿里和爐壁中間,犛牛糞燃燒的刺鼻氣味瀰漫在整間屋子裡。
“我的祖母非常驚訝,葛瑞格醫生居然跑進了她的廚房,”嘉涵說,“但她已經把他當成自己的孩子了,所以也能接受。很快她的觀念就改變了,她開始跟我祖父開玩笑,說他應該學學他的美國兒子到廚房幫忙。”
不過在事關科爾飛的重大問題上,哈吉?阿里從不放鬆警惕。
“我每次都覺得很驚奇,沒有電,沒有電話,沒有收音機,但哈吉?阿里對布勞渡河谷和其他地區的資訊都瞭如指掌。”摩頓森說。這次,兩輛載著鋼索的吉普車駛到距離科爾飛二十五公里的地方,突遇坍方落石,道路中斷。哈吉?阿里告訴村人,道路可能好幾個星期都通不了,重機挖土裝置也不可能在這樣的天氣下從斯卡都出來搶修,他建議村裡的壯丁全部出動,把鋼索搬上來,這樣就可以立刻開始造橋了。
第二天,三十五位巴爾蒂男子,從十幾歲的少年到和哈吉?阿里差不多年紀的白鬍子老公公,在雨中走了一整天,背起鋼索後再走十二個小時的山路回到科爾飛,他們的興高采烈讓摩頓森非常吃驚。每捆鋼索重達三百六十公斤,穿過軸孔的木杆要十個人才扛得動。
摩頓森比科爾飛人高出一個頭以上,他也想幫忙一起搬,卻總讓鋼索歪向一邊,最後只好在一旁看別人忙,不過也沒人在意——大部分村民都曾受僱於西方登山隊擔任協作和挑夫,早就習慣了揹著同樣沉重的大包攀爬巴託羅冰川。
哈吉?阿里的背心口袋裡總放著氣味濃烈的菸草“納斯瓦”,而且似乎是無限量供應,村民們一邊嚼著菸草,一邊愉快地前進。塔瓦哈跟哈吉?阿里合背一捆鋼索,他對摩頓森說,為了改善村裡的生活而辛苦工作,比起幫外國人追求當地人很難理解的登山“目標”要愉快多了。
回到科爾飛後,村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