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前言

心嬋媛而傷懷兮

眇不知其所趾

順風波以從流兮

焉洋洋而為客

——屈原。哀郢

知青的故事已經被無數人說過無數次了。它不同於祥林嫂說阿毛,是因為阿毛只有一個版本,而知青故事卻有無數的版本。正如一句老話說的,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千個知青也有一千種上山下鄉。這是我的鄉下歲月。它絕不同於其他人的上山下鄉。

知青歲月是我們這代人腦海中不可磨滅的記憶,擰一把,灑落的是一地珍珠。作者將它一顆顆撿起,穿成一串項鍊,就成了這本書。這裡寫的是一些鄉村生活中的凡人小事,一介草民的成長史。因此它不會有離奇曲折完整的情節。而是若干生活片斷組成的一段完整的人生成長過程。作者以樸實的語言,講述這過程中一個個生動幽默雋永,飄著泥土芳香的小故事。個別小節曾在報紙雜誌發表過。章節之間既有相對獨立性,又環環相扣,不可割裂,成為整部作品的有機環節。如果把這本書比做酒,它不是烈酒,像一杯清醇的啤酒,苦澀而又微甘,透出的是草民百姓人生經歷中淡淡的憂思和微微的暖意,回味綿長。

有人說知青的話題已經過時。其實任何一段歷史,作為史料也好,作為文學也好,絕沒有過時之說,只有真假好壞之別。兩千年前的秦皇漢武,兩百年前的康熙乾隆不正在螢幕上演得熱鬧嗎?反右也是老生常談了,章怡和《萬事並不如煙》作為文學作為史料,難道不是第一流的?我邯鄲學步,把往事重提,不為別的,只為完成我對我的青春的心祭。

而寫這篇東西的直接誘因則是上世紀80年代初期,看過張曼菱寫的自傳體小說《有一個美麗的地方》,深深打動了我。我想,我們都有相似的經歷,我也可以和她寫得一樣美麗。恰好這一年(1982)我因病住院。便在住院期間寫出了初稿。但很粗糙,只是作儲存資料似的追憶。因此只將其中個別章節投寄報刊雜誌,陸續發表過幾篇。後來因為種種原因把它擱下了。直到今年暑假,閒來無事,將它重新翻出來。舊稿重溫,敝帚自珍,竟把自己給陶醉了,忍不住提筆修改整理一遍。這也好,就不可避免地要用今天的眼光審視當年的人和事了。歷史是離得遠些有時反而看得更真切,更接近本質。我願意更理性地剖析年輕的我。

人們多以為,寫回億錄是要有資格的,凡人的回億錄無人感興趣。深明此理的作者堅持出這本書,是他相信以深深地情感傾注在筆端寫出那個年代的人性美,自有它吸引人之處。人性的光輝在常人也一樣耀眼奪目。我希望對無數和我一樣平凡的讀者來說,讀罷此書,掩卷冥思,能勾起您對自己往事的無盡回憶。跟我一樣,不一定十分美好,更不可能偉大,卻肯定百味俱全。

再羅嗦一句

再羅嗦一句

有讀者反映,本文錯別字太多。作者也很委屈。因為不知道的原因,很多詞都被網路刪除,自動改成了*號。為讓您看明白,作者只好將*號以諧音字代替。比如文格,比如林標,甚至比如風留、雪腥。等等。這樣雖讓您不習慣,但比*號好猜。由此而給您帶來的不便,作者深表歉意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1、被自覺革命

1、被自覺革命

一九六八年,隨著工人、解放軍毛澤東思想宣傳隊進駐清華、北大,全國暴風驟雨般的紅衛兵運動漸漸歸於沉寂。11月份,長沙的中學生都回到離別兩年多的學校“復課鬧革命”。我們三中也是這時候開學的。到社會上廝混了兩年多的同學重又聚集到教室。

兩年的*大風暴把人吹冷了。同學們見面沒有絲毫重逢的喜悅和驚異,比以往新學期開學同學第一天見面要冷淡得多。兩年來,人以群分,各各的交結範圍僅僅是幾個因觀點(不如說出身)而加入的相同派性組織中的人,不屬這一範圍的,兩年多來沒有過任何接觸,甚至沒見過一面。“革命”掀起的波瀾使同學關係冷卻成了路人,“紅五類”、“黑五類”的劃線傷了同學間的感情,十幾歲的人之間竟一本正經地築起了階級的壁壘。現在回到學校,各自的角色仍在繼續扮演。

一下子,我忽然感到我們真的長大了許多,倒不是班裡很多同學抽菸了,也不是同學中敢於公開談論找女朋友了(三中是男中,兩年前這是最大的道德問題),而是第一次覺得,與有些同學在一起無話可說,感到彆扭。兩年前我們從沒這種感覺,同學合得來就一起玩,合不來自然會分開,哪裡感覺過冷場的難堪和深深的隔閡呢?何況這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