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年俞蓮舟與沈浣二人從沙河之畔十里坡上相別到得淮安重逢,相隔兩年又六個月。
而淮安一別到再逢於太康,相隔又是兩年又六個月。
而那一年,中原各路義軍正是風雨飄搖,恰逢多事之秋。
是年三月,劉福通於毫州扶立小明王為帝,國號大宋,訂年號為龍鳳,以杜遵道為丞相,羅文素為平章,沈浣知樞密院事。
是年四月,蕭策將兵五十萬,取江西、湖南二路,直望川中。徐壽輝部遷都漢陽,改年號為太平。
是年五月,劉福通召回在外巡防淮水的沈浣駐守毫州門戶太康,屯兵二十萬。
是年八月,元廷召集各路人馬統共百萬餘。
是年十月,元廷以答失巴魯為總兵,將兵百萬,揮師南下,直逼毫州太康一線。
而太康作為毫州與南方諸路義軍門戶,萬不能丟。當是時,劉福通與徐壽輝兩部合營,沈浣將兵二十萬,蕭策將兵二十萬,合同劉福通十萬軍士,前後總計五十萬義軍陳兵太康。
沈浣自五年前沙河一戰,便常年征戰在外,與劉福通多為書信往來,甚少見面。對於沈浣,劉福通的心中雖然始終梗著根刺,然則與那累累戰功相比,這根刺他便咬著牙和血嚥下了。是以兩軍三部人馬合營太康,沈浣到未曾因劉福通而有所為難。為難她的,是杜遵道。
太康中軍大帳,沙盤之前蕭策,沈浣,狄行,羅鴻,葉行雲,杜遵道,戴思秦,劉福通悉數圍攏。沈浣雙眉皺緊,指著沙盤之上太康東北道:“我軍五十萬,需留十萬扼守太康至毫州險要。是以能與元軍對陣只餘四十萬餘。此處地勢開闊,平野之陣,兩軍對沖搏殺,決計沒有四十萬能勝百萬人的道理。”言罷看向蕭策。這番道理,便是誰不懂,與她同出一門的蕭策也沒有不懂的道理。
蕭策皺眉不語,看向一旁劉福通。
劉福通卻竟也不說話,只低頭沉思。
戴思秦略略點頭,“此話不無道理。只是若不在東面三合鋪對陣,又能於何處破軍?”
沈浣看了看蕭策,開口道:“桑谷。”言罷伸手一指三合鋪南面五十里的一處山谷。
狄行與葉行雲聞言,皆是點頭。葉行雲道:“沈元帥好眼光。此谷口窄而腹空,兩側山丘雖然不高,卻均是峭壁。一旦韃子被引入此谷,絕無回手之力。”
杜遵道皺了眉,盯著沈浣問道:“此谷離太康通往毫州的官道只十餘里。若是沈將軍失了此谷,百萬元虜豈非直逼毫州?”
沈浣看了他一眼,沉聲道:“可若兩軍對陣三合鋪,我軍勝面更小三分,毫州依舊面臨重兵重圍之危,屆時我軍折損慘重,十萬餘兵,如何擋得敵軍百萬之眾。”
杜遵道皺眉:“太康駐防本就是你沈將軍之責,如今元軍陳境,你卻不能保毫州安危,這是何道理?”
沈浣嘆口氣,“當初定都毫州我便說過,毫州四面無險可守,無城可依,絕非上佳之地。何況沙場征戰,歷來沒有必勝之說。”
蕭策聞言,開口道:“在桑谷對陣於我方卻是勝面多些。”
杜遵道卻是冷笑一聲:“多些?毫州危在旦夕,我大宋國運,蕭元帥你一句‘多些’便打發了?”
沈浣已有些不耐,深吸口氣,冷著臉道:“此次百萬元軍南下,兵力空前,便是衝著毫州而來,已非同以往尋常廝殺。我自有待部下竭力死戰,然則要我作保毫州無恙,卻是不能。”
“沈將軍,你這一句竭力死戰,我等又知你會盡得多少力?這些年來,你與陛下、與劉兄、與我,可說過幾句真話?”杜遵道話鋒一轉,看著沈浣。
沈浣平抑湧上怒氣,“沈浣捫心自問,這些年待兄弟們真心實意,不曾有半點相負,杜丞相此話從何而來?”
杜遵道冷哼一聲,“你當初投入潁州軍,自言出身微寒,為何隱瞞自己祖上?若非那韃子丞相脫脫兩軍陣前公然言道你乃是陸秀夫之後,我等到不知自家這小廟裡供了你這一尊大佛!可笑這脫脫倒比我等知曉的還多!”
羅鴻此時已經不欲再忍,瞪了眼睛怒視杜遵道,“此事元帥已同平章與我等說過,他年幼時候便遭家變,父母雙亡。後被其師收入門中,自那時起便隱姓埋名。何況我等槍頭刃血領軍征戰靠的乃是自身本領,祖上是誰,又有什麼要緊了?怎地這許多囉囉嗦嗦!”
杜遵道雙眼一翻,“哼!若是這不要緊,那另一樁呢?”
“還有哪一樁?”羅鴻追問道。
“這脫脫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