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孔子推崇以德治國,韓非子推崇以法治國,兩種觀念是對立的,連孔子都不敢說他是集天下之大成,你居然敢說?
②你想表達自己的想法很好,但更應該有個平淡的心態對待,真能看透這個世界,就更應放低自己,更應該知道山外有山人外有人這個簡單的道理,知識面再廣,也不可能窮盡所有科學和知識,因為這受限於人本身(時間,精力等等),愛因斯坦成為愛因斯坦就註定成不了佛洛依德。
③另外,其實平平淡淡才是真,其實看看王*軍、吳英,就能明白,今日的名與利將極可能轉化為明日的殺機……平淡不是說不努力,而是不要為名利所困……為利還可理解,畢竟人都是趨利避害的動物,虛名就害人太多了……”
筆者舉了一個例子告訴她:
“如果一個人要打你,你還擊還是怎麼做,怎麼才是最可行的方法,有怎麼樣一些具體操作步驟?——如果你把這個問題反覆琢磨,你會發現,你提到的想法是非常膚淺的。”
為什麼呢?很多人是不知道這個比喻和她剛才說的之間有什麼聯絡的。
當筆者這樣問的時候,是不具體的,是很泛的,你要真正得到一個具體切實可行的方法步驟,你必須要自己補充很多條件!比如實力如何,對方動機如何,是在什麼場合,自己狀態又如何……
——這意味著什麼?!
意味著筆者希望讓你們從抽象的結論中不斷地回溯,去演化一件事件!你就會知道,在你的認識中,會漏缺了很多很多的東西。
比如說:“其實我一直認為,自身人生經營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寫自傳的基礎,因為用成功的事實說話比什麼都讓人信服!”
讀者想想,這句話是不是很正確?筆者也一樣,單看這句話很正確,可是正好比如一個人告訴你“你要做一個有錢人”,好像很對呀?!單單看這句話,你們會覺得很對(因為你把這個結論慣性套在某些情況下,而某些情況是不適合這句話的),但是你們想想,怎麼樣才算有錢,有錢是為了什麼,要怎樣才能做到?你會覺得這句話似乎是廢話,不管用,甚至會誤導你(在某些有些規則中,你越有錢你會死得越快)!
筆者曾負責一個專案,遇到一些阻礙,剛好是接下來是週六日,外協公司要放假了,一位高管就下令:“這個專案非常重要呀,週六日也要用上,公司這裡需要什麼人儘管調!無論怎麼樣都要儘快處理!”,筆者很懶,不願意加班,於是就說:“*總,你說得很對,但是從細節來說,來處理這個阻礙,就要分析,分析是需要和外協公司一些合作的共同處理的,我不太好要求他們上層,這是第一點;第二點,這個專案需要動員公司半數人,在週六日加班,恐怕財務,運營方面會有不同意見。”——兩點申明過後,*總就放棄了。
這說明了什麼?
——不與行為相合的想法與結論再動聽,再華麗,本質上還是一個屁!
所以回到上面,我們可以從結論深度中演化事件出來,“自身人生經營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寫自傳的基礎”,這裡面成功是一個結論深度,如果我們不斷回溯演化的話,我們會發現,“成功”如何定性是關鍵!你可以認為賺了很多錢是成功,你可以認為很平凡是成功,你可以認為有個溫飽也是成功(讀者可以跳讀本書第三章《成功的演義》)。
這時候你們會發現“自身人生經營得很成功的人,才有寫自傳的基礎”這句話是一句萬金油式的廢話,它對所有人都可以是肯定,也可以對所有人都是否定!
那麼另外一句話“因為用成功的事實說話比什麼都讓人信服!”這句話的破點可以選擇“信服”去回溯演化。
當讀者能夠把這個方法運用嫻熟的時候,你已經很靈活地理解了並且開始運用太極的理論,量化(賦予條件)才能準確定性!所以在你腦海裡面的所有概念都可以瞬間轉化,此時在你的生活中已經不具有讓你感覺矛盾的觀念!
○立足點——你能夠正確的前提條件(太極)
立足點,即是你站的角度點,太極點。我們絕大多數人往往忽略了角度的概念,也不知道空間上和時間上的角度變化!
(1)你只看到魔方的1,3面,看不到魔方的第2面。(空間上的角度)
(2)你只看到了當前魔方的的1,3面,可是你沒有看到一段時間後,演化發展後1,3面,那刻的1,3面和你當初看得已經不一樣了。(時間上的角度)
那麼好了,現在我們研究一下讀者的三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