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7部分

晡炊ā⒄蕉妨Σ磺康墓�竦塵��56師7000人。毛澤東只以紅3軍團在紅12軍主力配合下攻城,以1萬多人的相對優勢,就取得了戰鬥的勝利。

書包 網 。 想看書來

八 集中兵力 各個殲敵(2)

趙一平(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毛澤東對集中兵力之所以運用得靈活自如,不但由於他總結出了集中兵力的原則,而且因為他明確了集中兵力的目的是打殲敵戰。集中兵力與打殲滅戰,是不可分割的整體。

1932年7月,紅一方面軍主力發起南雄、水口戰役。時任紅1軍團政治委員的聶榮臻回憶說:戰場上“屍橫遍野”,“河溝裡的水泛著紅色”,“雙方傷亡之大,戰場景象之慘烈,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所罕見”。這次戰役紅軍擊潰粵軍15個團,但毛澤東卻說:“我們歷來就不歡迎這種勝仗,在某種意義上簡直還可以說它是敗仗。因為沒有繳獲或繳獲不超過消耗,在我們看來是很少意義的”。

毛澤東要的是殲滅敵人全部或大部的殲滅戰,是解除敵人武裝,剝奪其抵抗能力,摧毀或繳獲其全部或大部武器裝備的殲滅戰。他的名言是:“對於人,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對於敵,擊潰其十個師不如殲滅其一個師”。

齊德學(軍事科學院戰爭理論和戰略研究部副部長、博士生導師)要集中兵力打殲滅戰,就需要熟練掌握集中兵力後的具體戰法。毛澤東的原則是:集中最大兵力於主要作戰方向,堅決反對全線出擊,四面應敵和“兩個拳頭打人”。具體打法並不是將兵力堆積一處,而是要分路合擊一個目標,也就是毛澤東說的分進合擊方法。

蔣介石也非常推崇分進合擊戰法,在中央蘇區的前幾次“圍剿”中,他幾乎都採取了分進合擊的部署,力圖抓住紅軍主力而聚殲之。但他卻屢屢失算,反被毛澤東指揮的紅軍各個擊破。同樣是分進合擊,結果卻截然不同。

黃迎旭(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分進合擊,關鍵在於合的戰機把握。蔣介石的分進合擊,表面上咄咄逼人,實際上各路缺乏協同,是分而難合。毛澤東的分進合擊,則是密切協同,能分能合,以散耗集,以集滅散,如他自己所說:“所謂以弱當強,就是以少數兵力佯攻敵諸路大軍。所謂以強當弱,就是集中絕對優勢兵力,以五六倍於敵一路之兵力,四面包圍,聚而殲之。”

蔣介石手握重兵,在“圍剿”作戰中以幾十萬對紅軍幾萬,但每每都被毛澤東打得大敗,他嘆氣道:“我們十個人不能當一個人用,我們三十萬兵,打不過他們三萬兵。赤匪實在是太厲害了!”

袁德金(軍事科學院毛澤東軍事思想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毛澤東強調集中兵力打殲滅戰,並非要求在任何情況下都集中兵力。毛澤東所強調的是在運動戰中集中兵力,在具體戰役戰鬥中集中兵力打殲滅戰,而在戰略指導上,他不僅不反對分散兵力,而且強調在一定的條件下,特別是在游擊戰爭中,必須分散兵力,發動與武裝人民群眾,建立紅色政權,開闢革命根據地。

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新四軍正規部隊分散為無數小分隊、武工隊,深入敵佔區,發動群眾,開展靈活多樣的游擊戰爭。這種兵力分散,不但沒有削弱八路軍、新四軍的力量,反而在游擊戰爭中迅速壯大發展。

解放戰爭開始時,八路軍新四軍迅速集中,編成強大的野戰兵團,投入決定中國命運的決戰。此刻,毛澤東根據形勢和任務的轉變,確定的用兵原則是:“以集中兵力打運動戰為主,以分散兵力打游擊戰為輔”。

江英(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全面內戰爆發後,面對美式裝備且兵力佔有絕對優勢的國民黨軍重兵集團,究竟如何集中兵力,集中多少,集中後如何作戰方能穩操勝券,毛澤東尚在思索觀察之中。

1946年7 月,國民黨軍胡宗南部整編第1師等5萬餘人,大舉進攻太嶽解放區。陳賡指揮第4縱隊和地方部隊,採取集中主力打敵一部、各個擊破的方針,發起聞夏戰役,以每戰三倍、四倍於敵的優勢,連續攻擊,先後殲滅國民黨軍2個團又3個營。整個戰役步驟清晰,乾淨利落,被攻擊的敵軍全部就殲。

。 想看書來

八 集中兵力 各個殲敵(3)

毛澤東接到戰報,非常興奮,立即為中央軍委起草電報,將陳賡部隊的作戰經驗通報全軍:我各地部隊亦應採取此種方法,每次集中大力打敵一部,其比例應為三對一,最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