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部分

一 誰是最受歡迎的主講人(1)

我和馬瑞芳教授是在錄製《百家講壇》節目的時候認識的。

記得那是一個晚上,吃過飯,魏學來對我說,馬瑞芳老師也住在影視之家,你們要不要見個面?我當然樂於從命,馬老師也欣然同意,就見面了。

這裡要交代一下。《百家講壇》這個欄目下面,分若干編導組。每個組有一個組長,若干編導,都歸製片人萬衛管。具體地說,就是萬衛管組長,組長管編導,編導管我們。主講人的“歸屬”,原則上是固定的。一開始歸哪個組,以後也歸哪個組,算是不成文的約定俗成。馬瑞芳和我,都在一個組,當時的組長(現在叫“執行主編”)就是魏學來。所以魏學來才會問我,要不要見見馬老師。

不過我覺得魏學來的意思,也不見得僅僅就是“牽線搭橋”,介紹兩個主講人認識認識而已。他其實是用心良苦。因為那時我剛到《百家講壇》,兩眼一抹黑,屬於“生瓜蛋子”。馬老師的《說聊齋》早已錄製成功,算是“駕輕就熟”。魏學來讓我見馬瑞芳,實際上就是想要這位老大姐“傳幫帶”了。

這一來二去,就結下了深厚情誼。

故事就不多講了。馬老師比我講得好,都在書裡,大家可以看,我還是講點印象。馬瑞芳給我的印象有三條:直、爽、好玩。那天晚上見面,剛一落座,她就侃侃而談,口無遮攔,也不考察一下對面這個人可靠不可靠,這叫“直”。後來交往多了,她給我提意見,我也給她提意見。她覺得對,馬上就接受,痛痛快快,這叫“爽”。再後來,她寫文章,說她幫助我是“照顧智障兒童”,把我肚子笑疼,這叫“好玩”。直、爽、好玩,這三條都是我最喜歡的。所以《百家講壇》的主講人當中,我們兩個關係最好。這種關係,說得好聽,叫“惺惺相惜”;說得難聽,叫“臭味相投”。其實“臭味相投”也並非貶義。因為這裡的“臭”,原本讀如“嗅”。“臭味”就是“氣味”,“相投”不過“合得來”。換個文雅的說法,就叫“同聲相應,同氣相求”,也叫“物以類聚,人以群分”。

直、爽、好玩,這就是我心目中的馬瑞芳。

這樣性格的人多半會有“觀眾緣”。觀眾喜歡什麼樣的主講人?或者說,一個主講人受到觀眾歡迎,靠的是什麼?依我看是三條:學問、見解、個性。《百家講壇》畢竟是“講壇”,一點學問都沒有的講不了。當然,學問大得像陳寅恪、錢鍾書,也不必。究竟多少合適,就靠各人掌握了,反正不能完全沒有。這是第一點。

第二就是要有見解。作為一檔“有一定學術含量”的電視節目,或者說,作為“傳承文明傳播文化的平臺”,《百家講壇》不但要傳播知識,還要傳播思想、傳播文化。觀眾也不但要聽你“說什麼”,還要看你“怎麼說”。這個“怎麼說”有時比“說什麼”還重要。我講《漢代風雲人物》時,講到“鴻門宴”,三言兩語一筆帶過。製片人萬衛問我為什麼不細講。我說,“鴻門宴”誰不知道呀?萬衛說,正因為大家都知道,才要聽您講。觀眾不是要聽“鴻門宴”,而是要聽您怎麼看待這段歷史,要聽“易中天版的《鴻門宴解讀》”。這事讓我一下子就明白了《百家講壇》是怎麼回事。是的,《百家講壇》“要講故事”,但不能“只講故事”。不明白這一點,就弄不懂這個欄目。它的主講人也“要有學問”,但不能“只有學問”。不明白這一點,就當不了主講人。

有學問,又有見解,在中央電視臺的這個講壇上,大體上就站得住腳了。但是,你要讓觀眾喜歡,而且是發自內心的“極其喜歡”,光有這兩條還不行,還得要有個性。實際上《百家講壇》的主講人也都是有個性的,只不過有的鮮明有的不鮮明,有的張揚有的不張揚而已。有媒體問我,《百家講壇》挑主講人,有形象方面的要求沒有?我說有啊,越醜越好。眾人皆笑,以為我又在調侃。其實這話背後的意思,是要有個性。個性與長相有什麼關係呢?難道長得漂亮就沒個性了?話當然不能這麼說。不過,一個主講人,一個靠學問和見解吸引觀眾的主講人,如果太漂亮,臉蛋也好,身材也好,普通話還特標準,站在臺上光彩照人就像“青春偶像”,說起話來字正腔圓就像《新聞聯播》,那個性就不容易彰顯了。話說清楚,不是“沒有個性”,只是“不易彰顯”而已。此外,女主講人另當別論。比如講《紅旗渠》的李蕾就很漂亮,照樣大受歡迎。

一 誰是最受歡迎的主講人(2)

那麼,越有個性就越好嗎?也未必,還要看是什麼個性。孤僻、傲慢、陰陽怪氣,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