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三卷新時代 第25章 海軍法

“對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後進海軍國家而言,一但他們選擇海洋,那麼他們共同的特點,就是造起戰列艦來不是一艘一艘地造,而是一個艦隊一個艦隊地造。歷史上當美國選擇了海洋之後,在短短三年之中,美國即擁有了一支僅次於英國的戰列艦隊。在面臨著英美等國的實質威懾面前,出於自衛中國選擇了海洋,他們同樣做出了與美國相同的選擇……四年內將擁有一支不遜於英、美兩國的新銳艦隊!……”

1924年世界海軍年鑑。

對日戰爭的勝利,國家地位的空前提高,讓中國以及中國國民找回了失去80餘年的尊嚴後,再一次找回了那個“老大帝國”的份。與此同時,在中國國內國民的思想同樣在發生著變化,國內實業發展令中國需要新的外部資源以及外部市場。在中國國內,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引發了向外擴張的意識。

在中國頗有影響力的一家報紙上在共13年的元旦致辭中如此寫道。

“我們需要蘭芳,需要朝鮮需要越南,需要緬甸,需要暹羅,需要馬來等……中國需要新的勢力範圍!”

在歐美,如何應對中國的崛起,成為世界主要強國關心的重大問題,與表現出咄咄逼人態勢的日本不同,中國始終保持著一如既往的溫文爾雅,在西方國家的漫畫中,中國人不是穿著軍裝的矮武士,而是一群拿著算盤、揹著中國商品的商人。

商人幾乎代表了中國的形象,中國今天的國力與自身的實業有著密切的關係,國內實業的空前發展,令中國需要開拓新市場。當歐美的超級市場以及百貨公司、雜貨鋪中出售著中國商品時,南美的雨林和草原上村落、非洲的叢林與草原、撒哈拉的沙漠部落,都可以看到那些中國商人身影,他們開著吉普車或趕著駱駝,拿著算盤,說著生硬的英語、法語帶著土著翻譯,去開拓新市場。

中國商人沒有歐洲人的蠻橫,有得只是中國式的生意頭腦。歐洲人為中國人的不顧一切的開拓新市場給驚呆了,他們詫異的用“東方猶太人”形容著這個國家,中國的形象從過去拿著煙槍吸著大煙的鴉片鬼形像變成一群不顧一切的追逐金錢的“猶太式商人”。

因蘭芳獨立引發的“婆羅洲危機”後,歐洲人看到了中國的另一面,他們寧可全部戰死,也不願意屈辱的接受“最後通牒”,他們就像日本人一般堅忍,在意想不到的時候給世人以轟動。

英、美、法三的步步進逼,並沒有把中國人嚇倒,反而讓原本沉浸於大國地位實現夢境中的中國人清醒了過來,讓那原本抱著“與世界各國和平相處”美好夢想的國民反省了過來,在這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和平的前提就是擁有強大的軍備!正像人們說的那樣,中國就像是一個巨大的鍋爐,一但點火的就能產生無窮的力量,這無窮的力量最終在國內上演為現實。

“有海無防!”

帝國列強海軍的威脅讓國民意識到,中國必須要擁有強大的海軍,公務員、工人捐出自己的工資、兒童捐出了自己的壓歲錢,一時之間,數億元鉅款源源不斷的進入國防海軍發展基金會,但這仍然不夠。在人們看來,中國需要透過一條法案切實確保中國海軍力量的存在。

“……艦隊法必須要透過,有海無防的日子必須要結束!中國必須要擁有一支戰鬥艦隊,不僅僅只是像現在這樣,僅維持一支自衛性質的海上力量!中國的軍艦必須要隨時隨地出現在任何一處與中國利益有關的海洋之中,我們要建立一支即便是對於最強大的海上對手來說,與中國國防海軍作戰都將冒著喪失其最高地位的危險!”

站在國會發言臺上沐良賓擲地有聲的表達著自己的態度,中國必須要擁有一支前所未有的強大海軍,而這支海軍必須要從法案上得以保證。現在的沐良濱已經不過是多年前那個初出茅廬的熱河沐家闊少,在聯合議會與國會中磨鍊多年以後,早已不見了當年的清澀與稚嫩。

正因如此,以國會海軍委員會副主席沐良濱為首的國會議員才會提請《共和中國艦隊法案》,根據這一法案計劃在1924年至1934年十年間,在四年造艦計劃之外提供總額28。5億華元,相當於每年2。85億華元的造艦經費用於建設海軍。根據艦隊法案規定的到1934年,中國國防海軍常備兵力為16艘主力艦,航空母艦16艘,遠洋襲擊艦或大型巡洋艦18艘,輕型巡洋艦38艘,驅逐艦164艘,潛水艇72艘,主力艦隻艦齡10年,初步形成大洋艦隊的雛形,而最重要的則是透過法案的形式將艦隊規模固定。

之所以海軍委員會要求透過的《共和中國艦隊法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