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來半島東臨南中國海,西接印度洋,南毗新加坡,西南隔馬六甲海峽與東印度群島的蘇門答臘相望,新加坡地處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航運要道馬六甲海峽的出入口,為東南亞最大的交通要衝,它扼制著馬六甲海峽的咽喉,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對於中國而言,以這一地區為根據地,南下可取東印度群島,西進可入印度洋,在未來還可切斷西方國家同中東地區之間的海上交通,而最為重要的是,奪取新加坡、馬來亞之後,南中國海將會成為中國的內海。
根據國防軍參謀的推演馬來亞戰役必定是一場難打的硬仗。因為馬來亞作戰要從遠距離渡海登陸開始,陸上要突破馬來半島上長達1000多公里的層層阻擊,要擊潰英軍海上與空中的抵抗,最終要攻佔的新加坡是有“東方直布羅陀”之稱的現代化要塞。
正因為預料到的戰役的艱難性,國防軍才會在開戰前決定把最精銳的部隊押上去,讓第9軍這個下屬部隊完全由非動員部隊組成的國防軍精銳,擔任馬來亞作戰的主力,而空軍中實力最雄厚的第2航部隊擔任第9軍的空中支援。
於此同時,為了配合第9軍的作戰,參謀部在菲律賓戰果鞏固後,幾乎第一時間調動海軍陸戰隊第一師在馬來進行登陸行動,同時派出馬來特遣艦隊掩護部隊進攻。
第9軍下轄第15步兵師、第24步兵師和第7機械化步兵師,除了第7機械化步兵師在宣戰前一個月剛乘船抵達暹羅之外,第15、24步兵師早在半年前即已經進入暹羅,並南抵暹羅南部地區,進行南方叢林作戰的適應性訓練。
共和30年8月20日,國防軍參謀向向駐泰南部第九軍下達了開始進攻作戰的命令。
總參謀部的作戰計劃確定,對英屬馬來亞的作戰要領是:
作戰目的是,擊潰該方面之敵,攻佔其要地,尤其是攻佔新加坡,摧毀英國在東南亞的根據地……
9月17日,被“阿卡迪亞”會議選中指揮整個戰區的韋維爾將軍從爪哇島萬隆他的司令部飛往新加坡作短時間視察,就在當天,四十五輛中**隊的坦克突破了柔佛巴魯第十一印度師的防線,距離新加坡只有不到200英里,在整個馬來亞,盟軍沒有一輛坦克進行堵擊。英國的專家們曾斷定裝甲車不適用於叢林戰,而五天前,英軍就已經開始全面向新加坡撤退。
一到北部前線,韋維爾所看到的就是一片混亂,第三兵團陷於混亂,第十一印度師已完全潰散。他下令全線後撤一百五十英里,退到柔佛州,戈登。貝內特少將率領澳大利亞師將在那裡作最後努力阻擋入侵軍。
在韋維爾回到新加坡視察這個島嶼要塞的北部防線。他什麼也沒看到,連抵抗陸上進攻的詳細計劃也沒有。他所得到的訊息是因為射界的原因,島上的要塞炮口對著大海的海岸炮,幾乎全都無法掉轉頭來轟擊正在挺進的中**隊。
韋維爾向丘吉爾報告,新加坡根本說不上什麼不可攻克,而且還幾乎是**裸毫無防禦。丘吉爾一聽也驚呆了。他責備自己不該相信什麼“新加坡要塞”,立即給參謀長委員會寫了一份備忘錄。
“我必須承認,韋維爾的來電使我十分驚異……我絲毫不曾想到,具有半英里到一英里寬的天塹的新加坊要塞的背後竟沒有全部設防以抵抗從北面來犯之敵。如果不把一個島嶼建成城堡,那麼,把它當作要塞又有什麼用處?……在任何討論這些問題的時候,你們竟沒有一個人把這一點向我指出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這一點早該做到,尤其是因為……我三番五次地表示,我依靠新加坡島上的這種防禦去抵抗正式的圍攻,我從不依靠克拉海峽計劃……不但新加坡島必須用盡辦法來維持防禦,而且必須為保衛全島而戰鬥到底,直至每一支部隊、每一個堅強的據點都分別遭到破壞為止……最後,新加坡市必須變成—個城堡,誓死保衛之。根本不能考慮任何投降問題。”
雨淅淅瀝瀝,頭頂雷聲隆隆,雨季的新加坡被籠罩於一團雨霧之中,儘管空中的大雨讓每一名英軍士兵感覺到有些厭惡,但相比於天空放時漫天的中國轟炸機、攻擊機對新加坡的轟炸,英聯邦軍計程車兵們,更喜歡這種大雨,而不是中國人的彈雨。
大雨中,連綿不斷的爆炸聲仍然提醒著新加坡的每一名英聯邦軍計程車兵們,或許天氣的原因令中國人無法進行轟炸,但是中國的炮兵卻日夜不停的使用榴彈炮、加農炮炮擊著新加坡。
“我們的任務是守住這座堡壘,直到援軍到來,而援軍肯定會到來的。”
9月24日,當最後一批士兵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