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儘管為不暴露企圖,原則上進攻發起前預先不實施火力準備和炮火支援,但炮兵必須預先對目標進行周密偵察,與步兵進行周密協調,預先做好天明時進行炮火支援的計劃,預備隊做好抗擊敵反衝擊的準備。
突擊部隊掌握戰場主動權,透過準確打擊摧毀日軍指揮和控制系統,使其既“瞎”又“聾”,部隊得不到有效指揮。
突擊部隊的運動戰的快節奏和高效打擊力使日軍大為吃驚,他們可24小時對敵人的基礎設施和戰場目標實施攻擊,快速削弱日軍實力。
戰區透過交通運輸線接受了國際最先進的裝備,技術,使這些核心部隊能在較小的戰區中獲得區域性優勢,快速擊敗對手,並解決區域性衝突。
更重要的是,這種新軍事戰略是將軍隊建設成為一支高技術部隊的願望和與潛在對手相比整體上實力相對弱小的一種預設。
“左前方叢林中發現目標!”
一名突擊隊員用手語招呼隊友。
隨即,幾名隊員幾乎同時掉轉槍口,向突然出現的目標開火,然後迅速四面散開,就近滾向一旁的天然“掩體”。
敵情觀念和自我保護意識隨時都要有,都要加強。
語言溝通是確保特種突擊兵感情融合,聯合作戰的一項“基礎工程”。
官兵能夠透過簡單的密語表達結合手勢,使他們的抗日突擊初步形成了作戰能力。
抗日軍隊不斷從主要對手那裡學習,吸收他們的先進經驗。
特種突擊部隊的建立,發展都是為了支援大規模抗日常規戰爭。 。 想看書來
第一三八章。致敵死地的“重手”
一。
抗戰期間,特種部隊的任務是在部隊進攻湖南時,在敵佔區訓練游擊隊襲擊敵重要目標實施特種偵察清除空降登陸場障礙等。
特種部隊的另一個任務是在其發動常規進攻前,秘密尋找並摧毀敵方面軍戰術重武器及其指揮和控制設施。
特種部隊是作為一種可供選擇的力量,進而取代常規部隊打一場低強度的區域性戰爭或小規模戰爭。
在低強度區域性作戰任務中突擊隊贏得了較高的聲譽,他們主要是訓練敵後遊擊士兵對日軍的進攻行動。
對交通線和補給線發動快速襲擊等。
特種部隊在隨後的行動中繼續發揚著一貫的老傳統,特別是在*漢奸的行動中取得極大勝利。
他們以類似的方式實施了作戰行動,並且在這些行動中得以發展。
特種部隊的發展避開了非常規作戰任務,強調直接作戰和特種偵察任務。
因此,特種部隊在其組成和所擔負的中心任務上更象在二戰戰前的特種偵察部隊,在執行直接作戰和特種偵察任務時,快速打擊敵人薄弱環節,支援野戰部隊結束區域性戰鬥。
上至聯隊每個層次的軍官,下到士兵,都有著明確的觀念,為什麼而戰和怎麼戰,思想工作之細緻和日臻完善。
是其他國家的軍隊無法比擬的,也是這支日軍的靈魂。
而這一工作則是從兩個方面來進行的。
一是加強軍事主官在軍隊的地位,二是建立良好的長官和士兵的關係。
不要小看官兵關係,雙方互相認可了對方,提升士兵對長官的效忠。
正是這種無條件的擁護,才使得軍隊的軍心穩定下來,成為無論如何也學不去的絕招。
在新的方案中,更強調的是軍事主官和技術主官,他們的地位明顯得到了提高,而政治主官的工作則基本沒有什麼變化或加強的考慮。
政治主官的地位的相對弱化,和向軍事主官和技術主官讓步,這到底是歷史的必然呢?還是一種全面的倒退?
更讓他擔心的是官兵關係,新的體制中,那麼官兵的關係如何處理?
如何建立新的互動關係?
幾個小時後,會場裡的氣氛漸漸的變得沉默起來。
他皺著眉,一口接一口的吸著煙,說實話。
原來曾經想過的情況是,過去軍隊體系拿出來,直接借用,對於那套體系,上峰曾經看過,考慮過,在他的想法裡,雖然有一定的困難,但是還是可以銜接得上的。
但是現在,顯然給他出了一道難題,但是現實擺出的原因又使的他頗有點為難。
抗日戰區制的弊病,軍事指揮的僵化,特別是受到國防部上層機關控制陸軍影響等等一系列的問題。
就拿軍事指揮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