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毅然前往,時任精武體育會副會長。民國七年(1918年),陳子正先後在香港精武會、香港大學、聖士提反、皇仁書院、孔聖會等執教,時三載,全埠武術遂成風氣,而後又返上海,而留劉致祥在香港任教。中國公學、聖約翰大學等校也往聘請教。隨後,上海精武會成立“師範班”、“鷹爪星期班”、“鷹爪行拳班”、“自衛團”、“自團”、“朝新團”,均由陳子正主教。另外,廣東精武會、漢口精武會、北平模範軍團,以及東南亞南洋群島等皆留有陳子正的足跡。期間,在新加坡精武會教拳不久,就在擂臺上用半個回合,擊敗一英國拳術名家、被授予印度尼西亞短劍一把,劍上刻有“中國拳王”四字。民國十二年(1923年),湖北武昌精武分會成立,赴該會任教。
1927年,為支援北伐革命軍,陳子正將其胞侄陳國俊,弟子劉法孟等42人派往黃埔軍校及幾支軍隊中任教官。1928年。南京中央國術館舉行第一次國考。陳子正作為中央精武會領隊兼教練率隊赴南京。在比賽中,其弟子郭成堯、孫成之均名列前茅。擂臺賽最後一日,國術館負責人希望陳子正一顯身手。陳子正推託不過,慨然應允。形意名家、朱家四傑的大哥朱國福(此次國考第一名)暗中在陳子正衣服背後用粉筆寫上“河北陳子正”五個字。不意聲先奪人,陳子正數次登臺,所擬定的對手一見,均紛紛棄權。陳子正大名一時傳遍南京。國術館館長張之江特贈陳子正“國術大師”稱號,並贈匾一塊。張之江可稱得上是中國武術的見證人。南京大賽後,陳返回上海,在黃維慶、李明德的幫助下編著“十路行拳”,在當時的精武刊物中登載。為頌揚他的功績,香港大學送給他“教懦夫立”的水晶石鏡一面,東北愛國名士劉鳳池寫了“教懦夫立重振國威”的條幅相贈。李宗仁、黃興讚揚他是“具有重大影響的武術教育家”。
1930年冬,其家鄉土匪蜂起,官方對此也無可奈何,陳子正返回故里,組織百姓,修建牆垣,治安自衛。這時,雖然連連線到上海中央精武會、香港、北平、漢口等地精武會的特邀,他都遲遲未行。子正之意是,待家鄉民眾安樂後,再專心獻身於國術界。
1931年日本侵略中國,東三省淪陷,日本帝國主義在中國的土地上橫行霸道,隨意殺人,侮辱婦女,陳子正滿腔怒火。正好應弟子孫成之、郭成堯之邀返回東北傳藝,一天晚上,他看到一隊日軍,巡邏馬隊,便與好友王鳳山拳師,施展武功輕功絕技,夜襲日本軍營,瞬間把日軍槍支全部繳械,殺死十多個日軍,把日軍的槍全部銷燬。
他看到山河破碎、國民受辱,憂憤萬端,曾多次向白崇禧、萬福麟等人寫信,陳述自己的撫日主張,但都遭到拒絕。他悲憤地說:“難道我國當局竟沒有一個英雄帶領人馬打退日寇,收復失地?”憤慨之下,他編創了“平日劍”,希望有朝一日能領一支人馬殺退日寇。志不得酬,每日裡以酒解憂,酒後使氣,每慷慨激昂,縱論天下事,而憤滿更劇。每日裡獨自寡歡,飲後增愁,憂積成病,每食作噎,多方醫治無效,於1933年7月12日10時逝世,享年僅55歲。
陳子正是世人公認的民族英雄,是我國近代著名愛國愛民的武術家、教育家、拳術技擊家、鷹手拳法鷹爪翻子門創始人,是最早把武術課開展進入學校、課堂的武術教育先驅。著有《拳術要義》、《拳術摘要》、《鷹手拳藝書》、《鷹爪連拳五十路》、《行拳十路》《論拳法十篇》、《鷹爪翻子拳摘要》等書。(未完待續。。)
空手道創始人船越義珍
船越義珍(1868年11月10日-1957年4月26日),生於琉球王國首裡城山川村(現日本沖繩縣那霸市首裡山川町),出身琉球王國泊士族的名門富名腰家族。在琉球國時期,依當地習俗,其童名“思龜”(琉球語:思/ウミカミ),唐名“容宜仁”(琉球語:容宜仁/ヨジニ),和名“富名腰義珍”(琉球語:富名腰義珍〔名腰義珍〕/フナクシジチン)。琉球處分後將“富名腰”改為同音的“船越”,並以“船越義珍”為戶籍名。
船越義珍是現代空手道始祖,松濤館流空手道的創始人,該流派是世界上最大的空手道流派,他同時也是將空手道自沖繩傳入日本本土的第一人。由於他是早產兒因此幼年時身體病弱,原本家族希望他能夠進入醫學校學習醫學,但後來因條件不符所以進入沖繩縣尋常師範學校速成科學習一年的課程。在二十一歲時開始擔任教師的生活,年輕時代船越義珍就開始學習琉球傳統的武術唐手(カラテ)。1878年拜入“首裡手”名師